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长淮卫寻求慧眼共同开发遗产旅游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0/17 20:08   新浪文化

  一个点上文物古迹的参观旅游热刚开始降温,开发遗产怀旧休闲旅游就悄然崛起。

  开发遗产旅游,使游人通过纵览,感受该地区在历史演变中的整体风格、地区的肌理、地区的风貌等,让游客拂去历史厚厚尘封的典籍,体味历史的风云起落,领略一些传统的民居、街、巷等。这种以遗产为基础的、怀旧的休闲活动,将要成为那些历史文化名市、名县、名街、名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在遗产及传统景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产品,也
将会成为今后一个很大的经济增长点。

  长淮卫,是一个千年古镇。文化内涵精深,尤其是人文资源历史悠久,2006年9月,被授予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目前,该镇正在寻求天下慧眼,根据长淮卫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进一步寻求共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遗产怀旧休闲旅游业。

  长淮:皇帝亲自易名

  当您打开全国地图,把目光集中到京沪铁路和千里淮河的交汇点上,顿时即可发现蚌埠市东侧的一个小圆点,那就是蜚声江淮、名播九州的千年古镇——长淮卫。

  长淮卫,为蚌埠市龙子湖区边陲的小镇。面积7平方公里,3000亩耕地、万余人。主要有东、西两条大街,逢集时的客流量均在万人以上。

  长淮卫,可不同于千千万万个农村小集镇。它的由来,大有玄妙之处。史书记载,在隋唐时期,长淮卫仅是淮河的水中之洲,为南沧卫的一个汛地。隋朝未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相传,杨林在南沧卫设武科场,四周布下伏兵,邀约各路义军前来比武,然后炮轰武科场,火焚南沧卫,迫使一些居民北移到淮河的水中之洲。因该洲细沙遍地,质轻色白,一遇风起,便成团飞舞。有人把水中之洲戏言为“粉团”洲。直到宋朝,南沧卫才正式改称为“粉团洲”。

  《凤阳新书》载:公元958年,即五代末年,周世宗柴荣率兵南征濠州(今临淮关),夜取粉团洲。苏轼(1037-1101年)36岁那年,去杭州赴通判伍,乘船沿淮而下,路经粉团洲,触景生情,随口吟出了“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诗句,追忆了那场战争。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凤阳建中都城,定粉团洲为中都八卫之一,并根据苏轼“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两句诗各摘一字,亲自把粉团洲易名为“长淮”。喻当时的长淮卫象千里淮河,波浪滚滚,淮水滔滔,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一片繁荣盛世景象。

  翻开古今中外历史,数以万计的地名,有哪个是皇帝亲自御名、赐名、易名的?从此可以看出,长淮卫这一地名是何等的珍贵,历史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是何等的精深!人文资源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真乃无可估量。

  古镇:当初盛世空前

  长淮卫,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明代初期,凤阳府在蚌埠集设立官仓后,淮北各地及蚌埠集官仓的粮食均经长淮卫运往凤阳。淮河下游所产的淮盐也经长淮卫运往北方各地。水路、陆路的一些官商客旅常在长淮卫短暂逗留,使长淮卫的饮食、客栈、澡堂、理发、百货、烟酒等80多种行业日趋兴隆。一街七巷,人海涌动。仅300米长的狮子口巷就有骡马店(马车夫客栈)18家。玄帝庙(又名镇淮楼)北门外的淮河码头,每天停靠的木帆船,也呈现出“白天千杆桅,晚上万盏灯”之壮观景象。

  长淮卫定中都城八卫之一后,指挥、守备、总兵等朝廷命官云集长淮卫,一时高筑卫城墙,深挖护城河,又大建庵观寺庙。其中有前庵、后庵、水洪庵、地藏庵、玉皇阁、三皇阁、火神阁、魁星阁、文昌阁以及城隍庙、玄帝庙、东狱庙、西狱庙、大王庙、巧神祠、财神殿等“五阁、四庵、十四庙”。中都城重点工程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宗室“十王四妃墓”和驸马黄琛墓也建在卫东二里北湾处。在“十王四妃墓”的西首,莫家园、毕家园、苏家园三处建有千余亩的御花园。又把凤阳凤凰山经马丘(今崂山)通往长淮卫入淮河的运粮河拓宽凿深,两岸遍植杨柳桃杏。从明代起,长淮卫不仅已成为方圆百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军事中心,同时,也是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明太祖朱元璋,除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孟冬(农历十月),必备祭品,亲书祭文,前往十王四妃墓祭祀外,每隔10天,半月,必来长淮卫赏花观景。一些文人墨客,也云集长淮卫,给人们留下了一些可贵的诗篇 。三国时期,曹操次子曹丕(魏文帝)曾随南征之师沿涡河入淮、顺流过蚌,见长淮风帆如林,遂作《浮淮赋》。唐代天宝进士、大历“十大才子”之一韩翃在蚌埠东晚渡淮河时,近闻棹声,春浪;远望帆影、炊烟,不禁诗兴发作,遂作《淮河》一首。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淮上华发》、徐仲东的《淮上水》,明代王清叙的《长淮晚眺》、程昊的《游长淮桃园》、蔡莲仙的《游桃园》等诗作达千余篇。

  正当庵观寺庙丛生之际,长淮卫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也出现了群芳竞艳之势:

  —— “卫调花鼓”、“卫调花鼓戏”因起源于长淮卫,故称“卫调”。它与双条鼓、花鼓灯齐名,统称“凤阳三花”。自明代以来,一直活跃在五河、凤阳、固镇、怀远、淮南、寿县等江淮大地。后来,以安徽省的唯一剧种被收进《中国戏曲、剧目大辞典》;

  ——农历正月初九的花鼓灯会、正月十五的龙灯会、七月十五的于兰胜会等长淮卫庙会,从明朝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其中以龙灯会最隆重。有蟠龙、舞狮、高跷、旱船,花车等二三十个节目,演员达2000人,观众达5万人。

  开发:双赢企足而待

  集镇的历史文化是今天集镇文化脉络的源头和起点,是今天集镇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集镇的发展。长淮卫的每一条街,一条巷、都是一幅幅恢宏的画卷;长淮卫的每一座庙、一座庵,都是一首首凝固的乐曲。庵观寺庙的恢复,将为

开发商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如何让天然神韵与人工技巧结合,欲传统色彩与现代新意并生,广西、云南等省和安徽皖南山区旅游已做出了样板。他们对传统的民居进行改造,吸引了众多游客,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保护文化传统,挖掘历史文脉,提高文化品位”思路出发,长淮卫将立足资金先导,政策指导,信息引导,实施投资行为市场化,着力恢复历史文化古镇面貌,营造出发展旅游业的空间和产业,既突出长淮卫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特色,又把传统、典型的点线旅游转变为板块旅游,把一个点上文物古迹的参观旅游转变为城市遗产怀旧休闲旅游。有眼光的投资商和社会各界,如果能够到长淮卫一展风姿,长淮卫就会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呈现出二三十个庵观寺庙旅游景点,形成一个独立的板块旅游地区,再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和“卫调花鼓”、“卫调花鼓戏”以及蟠龙、舞狮、高跷、旱船、花车、花挑、锣鼓、河蚌精、小跑驴、莲香舞等地方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形成产业链,这将是一项战略性的双赢商机,这粒良种经过精心选育和成功“孵化”,一定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一定会获得十倍、几十倍、上百倍的投资回报。

  历史文化艺术、建筑、人物雕塑等,越是民族的,历史的,就越具有世界性。长淮卫是投资商的一片热土。庵观寺庙一旦恢复,其市场潜在价值和旅游业的前景将一定会青云直上,无与伦比。(韩树轩 汪升海)

  地址: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长淮村委员会

  邮编: 233030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