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访郑愁予:诗歌与自然结成永生之缘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8/15 15:41   新浪文化

  郑愁予(1933-),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

  错觉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问:首先请您简单谈谈自己的生活和文学经历。

  答:我开始写作是在十四五岁,最初喜欢一些古典文学。抗-日战争爆发时,我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那里有一个小图书馆,收藏了较多的新文学作品。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苏俄的作品,那些著作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世纪40年代末期,我开始在北平、武汉、衡阳等地发表文章,不断地让自己成长。

  问:你的性格和作品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差异,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答:很多人在我的诗歌中只看到我细腻的一面,其实,我的豪放的性格同样表现在诸多的作品中。其实,在我的心里豪放和纤细并不矛盾,它只是在某一时间情绪的展现。

  问:杨牧曾说: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他们用生硬恶劣的中国文学书写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是不是说,你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答:中国古典文学对我的诗歌的内容的影响很大。像我的《错觉》,就很像古典诗歌的闺怨诗,我的朋友之间的赠诗就类似于古典诗歌的赠答诗。从五四以后,在中国很少有人写山水诗,而我一直坚持写山水诗歌,我的诗歌当中经常出现古典诗歌的“心、观、群、怨”,说明古典文学对我的写作的影响是很重的,它使得我的作品充满了真性情。

  问:在诗中你是怎样处理技巧、韵律和内容之间关系的。

  答:诗人的气质决定内容,而内容决定形式,节奏是属于形式的,诗歌的音乐性也取决于节奏的优劣,情绪也与诗歌的节奏息息相关,没有音乐性的诗歌很难让人记住。我在诗歌创作当中非常注重节奏的快慢和情绪的起伏。在诗歌中我很少运用中国传统文学语言,也很少运用成语,用了也是出于特别的意象。

  问:你怎样评介当代中国诗人的写作。

  答:我很看重他们,但我觉得他们还是缺少一些美学上的认识。诗人都是个人,在我看来,对于诗歌的最高审美应该是“简约”,简约不是字数的减少,而是叙述内容和方式的精练,企求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观点或者想法。我认为“简约”是个美学原则,无论是古代作品、现代作品,最简约的就是最动人的。当代诗人和我们那个年代的诗人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因为他们的努力而产生的火花让我感到激动。

  问:你怎样看待这次你以海归的诗人的身份参加诗歌节。

  答:我们的身体是临时的海归,可是我们内心的人文传承,我们的文化感动却从未离开过中国。我们要感谢主办机构,这不仅是劳力的付出,而更是一种智慧的展现。

  问:本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你怎样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

  答:在中国的文化中,自然是一个哲学的名词,正是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一词的真意就交给作家或者诗人去表现了,诗人天性就对自然有情,所以就与生俱来就追求和谐,如何使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必须在不可知之中,那么,自然就是时间,那是人类思维的绝境。而诗人借山水之理,进入人际之情,使自然有可能与我们的生命结成永生之缘,谁谓太上无情?

  问:你对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和青海的诗人们最想说点什么呢?

  答:祝与会的诗人们健康与山灵同寿,愿诗人们文思清澈冷肃像青海湖的水,而灵感像风动千山、云飞大地,跨越青海大草原,就像那两句古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者:衣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