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报告文学: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孤儿的真实故事

http://cul.sina.com.cn 2006/03/20 14:29   北京文学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亲生的孩子被别人领养,是难以启齿的事情,不到穷得揭不开锅、连孩子都养不活的程度,哪个父母也不会如此狠心;中国儿童被外国人领养,更不是什么光彩体面之事。然而,在我与众多领养中国孤儿的美国家庭接触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震动,因为我见到了另一种文明,一种与我们很不相同的文明,从一个侧面了解了这个国家的人民,从而修正了我的一些观念,有些观念甚至是颠覆性的。(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6年第3期)

  作者:孟久成

  一、农场的中秋晚会

  2004年10月,我们驱车赶往辛辛那提市附近的一个农场。

  辛辛那提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这个地处美国东部偏中的城市与北京纬度相当,气候也很相似,秋高气爽,本来就清澈透明的天空更加湛蓝而高远。虽届中秋,仍然草青树绿,只有枫叶逐渐转红,透露出秋的信息。

  驶过辛辛那提的“当趟”(市中心),滚滚滔滔的俄亥俄河就呈现在眼前,这条河无论从宽度还是气势上看,很像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过了古老的悬索式大桥,已经脱离了俄亥俄州,进入了肯塔基的领地。

  为什么去农场?因为在这里举行一个美国领养中国孤儿欢度中秋佳节的晚会,洋人也过中国节?挺新鲜!但参加这次活动并非兴之所致,此前我听儿子说起他就读的学校有位美国教授领养了中国孤儿,像对亲生孩子一样,发生在这个家庭的故事委婉动人,而且非常新奇,很想写一篇跨国领养孤儿的文章,但苦于没有线索和机会。

  这次活动可谓天赐良机。

  在农场,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家庭,一般为三口,一个孩子,两个大人,也有的家庭是两个孩子。这些家庭非常特殊,在其他场合很难见到这种人群的组合:孩子是我熟悉的面孔,与我们同种同宗,但父母全部是白人,这是特点之一;第二个特点就是孩子多数为女孩,很少见到男孩的身影。当时人声嘈杂,活动频繁,匆匆忙忙,其中原委,我来不及深思多想。

  我随着人流参观了农场,参加了美国式的聚餐,最后的节目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最令人心动:祭祖。每个孩子从主持人手里接过一炷香,点燃,再插进一个花盆之中,一招一式,挺像那么回事儿。国人如此看重中秋节的已经不多,

传统节日越来越淡化,没想到在异国他乡的特殊人群中,这种节日得到了强化。

  晚会结束时,我们找到了活动的组织者艾琳女士,这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身材纤巧,相貌也很清秀。我向她说明了来意:准备写一篇反映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文章,很想找几个家庭谈一谈。艾琳很感兴趣,欣然答应。略加思索后,艾琳说了几个人的名字,让我稍等片刻,然后匆匆离去。不一会,几个美国人已经站在了我的面前。布鲁斯先生一见面就说:我的汉语说得不好,请多包涵。说的竟是流利的汉语。我大吃一惊,真想不到这种场合竟有如此高人,我不禁赞叹:你汉语说得挺地道,很好。他说,以前说得更好,时间长了,已经忘了不少。这句话就是英语了,我听不懂,是儿子翻译出来的。当时见面的还有玛丽等两家。他们在一起说说笑笑,看来彼此熟识,交往密切。艾琳说,我有意找了几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一共是四家,包括我在内,这样有些代表性,可以吗?我连声感谢她想得周到,也从心里佩服艾琳的能力,组织一场大型活动很不容易。

  其实我对本次采访的成功与否心里并不托底,不知美国人什么规矩,什么思维方式。何况这次采访又是民间性的,私人化的。我考虑过几种结果:她可能会拒绝,理由并不难找;即使同意,作些必要的询问,甚至是盘问也不过分。但她并不问我来自何方,职业如何,意图所在,更没有向我索要盖有公章的介绍信之类。唯一能够证明我身份的只有护照,况且也没有带在身边。在美国,很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人显得很天真,很单纯,大概他们很少有被欺骗的经历。相信别人和被别人相信真好,活着不累,快活,有尊严。

  二、中国孤儿国际收养的由来和现状

  在国人的观念中,亲生的孩子被别人领养,是难以启齿的事情,不到穷得揭不开锅,连孩子都养不活的程度,哪个父母也不会如此狠心。中国儿童被外国人领养,更不是什么光彩体面之事,甚至有人会非常屈辱,丧失国格。然而,在我与众多领养中国孤儿的美国家庭接触,特别是采访了几个家庭———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普通的美国人———之后,对国际领养中国孤儿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随着他们的讲述,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震动,我了解了领养孤儿的由来、抚养过程,以及在其中遇到的难以想像的困难和应对方法,特别是美国人的行事原则与思维方式,让我见到了另一种文明,一种与我们很不相同的文明,从一个侧面了解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从而修正了我的一些观念,有些观念甚至是颠覆性的。

  1.善举,毁誉参半

  领养的起因还是由于弃婴的存在,弃婴是世界性问题,别的国家有,中国也有,平时有,非常时期更多。比如战争年代和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弃婴与孤儿就会大幅度增加。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就我国而言,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独生子女的政策,还有私生子,出生残疾,以及贫困等,使中国每年新增许多弃婴和孤儿,其中绝大多数为女婴。据统计,中国福利院所收养的孩子至少有10万之多。每年吃穿用、医疗、教育的花费要支出5亿元人民币,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目前中国已同十几个国家建立了跨国收养合作关系,截至目前,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孩子大约有3万个,现在每年都有5000至8000名中国孤儿被美国人领养。

  被良好的家庭领养,能让这些不幸的孩子感受人生最不可缺少的亲情,也能为中国减轻不小的负担。在我国,负责领养工作的机构称为“中国收养中心”,隶属民政部,我曾经浏览过这家网站,主页面几个大字赫然醒目:“一切为了孩子”。这是收养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关领养的规章制度严密、细致、规范,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的结果。

  跨国领养孤儿活动在国际上已经有40年的历史,而中国则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刚刚开始,中国政府能够迈出这一步,不能不承认是改革开放,观念更新的结果。

  然而对这种善举,来自国内与国际的反应一直是毁誉参半。

  中国收养中心对此事的处理格外谨慎与低调。来自国内的反对声音主要还是出于民族自尊心,抚养孤儿是国家内部事务,岂能容外国人插手?泱泱大国,文明之邦,总不至于养不活几个孤残儿童?而国外一些组织和个人认为中国出口孩子是以换取外汇为目的。直至今日,这种争论也没有休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眼界的开阔,我国政府终于认识到,收养行动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其不仅仅是行善,更是一种文明、一种规范与制度。对维护社会良心、保持社会稳定、遏制犯罪有莫大的好处。这比空泛地讲道德、讲觉悟、讲良心更有实际意义。

  家庭温馨,父母亲情,对孩子的抚爱,亲昵,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环境。一个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孩子,无论身体,智力,道德,尤其是情感方面比非正常家庭,比如残缺家庭,不和睦家庭,显然要有利得多,更是孤儿院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在国际上一些极端组织的极端行为我们所见不少,这当然与政治有关,与战争有关,是这些造就了那么多难民,也由此出现了难民营。而那些人有一部分就出生在难民营,并在难民营中长大,恶劣的生存环境给他们种植了那么多的仇恨,并用仇恨的眼光看待世界,好斗冷酷而富于攻击性和极端性,很难想像儿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能够正常地融入文明社会。儿童时期接受的教育与形成的情感,比从小接受的食谱更难改变,这种影响深入骨髓,溶入血液。

  艾琳女士告诉我,辛辛那提这个城市领养中国孤儿是从十几年前,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来到辛辛那提的中国孩子每年有20~30个,目前已有四五百个。

  2.为什么乐于收养中国孩子

  我曾听一个美国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甭管领养中国孩子的动机如何,只要领养了中国儿童,他就一定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

  事实确实如此,然而事情并不如我们想像得这么简单。

  玛丽大学毕业后,很想找一个如意的丈夫,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更渴望有自己的孩子。也许是因为工作忙,也许是因为缘分不到,一直到30岁,仍没有找到称心的伴侣。随着年龄一年年增长,对家庭生活愈加渴望,她想领养一个孩子,给自己一个家,也给孩子一个家。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她坚信能够承担起母亲的责任。一次在报纸上偶然得知,可以收养国际儿童。那是1995年的事,她开始对领养发生兴趣,并追踪这方面的信息。

  艾琳有一个良好的家庭,自己与丈夫都是事业有成,也想抚养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无情的事实摆在眼前,她不可能生育,她觉得,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就萌生了领养孩子的念头。

  她首先想到了在国内领养,但美国人口少,出生率低,弃婴自然就更少,因此寻找起来难度很大,花的时间很长,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另外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法律问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家人在美国国内领养了一个孩子,领养家庭辛辛苦苦把孩子从几个月抚养到四岁。谁知这个孩子的亲生父亲从天而降,不知从什么途径打听到自己还有一个孩子,突然找上门来,想讨回这个孩子。领养家庭当然不同意。孩子的生身父亲显然很不称职,孩子出生时你到哪里去了?但法与情是两码事,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在所难免。甭管法院怎么宣判,都会给领养家庭和孩子的心理造成深深的伤害。

  第二种选择就是到国外领养,比如独联体国家,从种族上看,与美国人更为接近,但艾琳觉得这些国家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和感情上的问题,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好酗酒,尤其是怀孕期间的母亲,对孕育之中的孩子生长十分不利。

  另一个选择就是到亚洲领养,但就在几年前,一个她熟知的朋友去东南亚一个国家领养孩子遇到了一件倒霉事。领养过程顺利,一切手续已经办理完毕,谁知在去美国领事馆办签证时出现了问题,领事馆认为手续有多处漏洞,怀疑这个孩子是从黑市买来的,真是节外生枝。这个家庭不得不在这个国家再待上几周,接受调查,疑点排除后,才被获准离境。可谓出师不利,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相比之下,中国领养条款规范,步骤清晰,手续完备,中国的领养程序得到美国政府认可,美国政府认为中国为了寻找这些孩子的生身父母,已经尽到最大努力,确属孤儿,而不是黑市交易的孩子。

  从经济角度看,

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领养孩子,需要3.5万美元,南美危地马拉为4万美元,而中国只需1.5万~1.8万美元之间,花费最少。

  应该说,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儿童是出于综合考虑,是很现实,也是很理性的一种选择,如果得出美国人对中国感情特殊,对中国文化景仰,或是中国儿童格外聪明的结论,显然是一厢情愿,并不切合实际。即使这些都是真实的,也只能是在领养之后,对中国的了解逐步加深,而不是在领养之前。实际上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谓一张白纸,知之甚少。这几个美国家庭没有因为采访者是中国人而“顺情说好话”,廉价的迎合不是他们的性格,美国人是诚实的,也是认真的。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