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从鲁迅的“职级”说起

http://cul.sina.com.cn 2006/06/17 10:57   今晚报

  关于鲁迅的书籍,凡多少有些价值的,无论多么昂贵,我都要买下来。

  朱正先生的《周氏三兄弟》(东方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就是这样的“关于鲁迅的书籍”。书中所述很多事情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想,总有我所不知道的内容吧,特别是那些图片,相当一部分我没见过,起码这就是它的特殊价值嘛。

  于是有一天便翻到第65页,上方是一张照片,许多长袍马褂的男子分三排正襟危坐。长袍马褂是当时有身份男人的“常服”,可能也是当时公职人员的“礼服”;此外,这种男人似乎多喜欢蓄八字胡须(这从李大钊那副胡须上可以看出来),而眼前照片上的男人们就多数蓄着这种胡须。这些人的后面,两面很大的五色旗交叉,这是北洋政府时代的中华民国国旗;两面五色旗掩映着一座新式建筑的楼门。照片看来摄于冬季,因为那些长袍马褂都很厚,一律丝绵皮毛,质料考究,第一排的人们还都脚蹬皮靴……我想,这么一张照片既然出现在一本“关于鲁迅的书籍”里,则画面上多半会有鲁迅;而且我知道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做过官,则画面多半 会跟教育部有关。于是我就在画面上寻找鲁迅,并且毫不费力地找到了:喏,第二排右起第四人(或左起第五人),那位也蓄着八字胡须的矮个子。

  照片下方文字说明:“鲁迅在教育部工作期间,曾经参与筹办和扩展京师

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的工作。这是1917年1月京师图书馆在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开馆时的纪念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五人是鲁迅。”——就是说,我没看错。

  为什么我能一眼认出来?就因为他是鲁迅!我相信,在中国,凡是有点文化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其他那些人,第一排正襟危坐和后两排站着的许多男子呢,是什么人?不知道。我不知道,“有点文化”乃至很有文化的中国人恐怕也都不知道。但是,无疑,那三排人多是官员;而且大体上可以推断,第一排端坐着的十人都是比鲁迅官阶(现在叫“级别”或“职级”)高的官员,第二排站着的八人是与鲁迅官阶相同或相近的官员,第三排即最后一排站着的六人则多是比鲁迅官阶(地位)低的官员或职员。显然,在“官本位”沿袭数千年,“官本位情结”和“官本位传统”根深蒂固的中国,只能是这样;直到今天,这一点在中国仍然没有变化,华君武为此还曾作过一幅

漫画《排排坐,吃果果》。我们每个人都经常看到或多次参加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的合影,照片上仍然是这样排座次的,第一排肯定是地位最高的官员,而且越靠中间位置“职级”越高。

  那么,第二排站着的鲁迅是什么“职级”呢?

  鲁迅于1909年(这时是晚清末年)从日本回国后在杭州、绍兴等地的学校里当过校长,1927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当过教务主任。但那时的“官本位”远不及今天这样“普及”,这样泛滥成灾。清朝只有“朝廷命官”才算官,民国只有“文官”才算官,学校里的校长和教务主任(教务长)之类都是教职,不能“折合”(今天叫“套改”)成某种级别的官职,即不算官的。鲁迅一生中真正当过的官是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1912年5月任命)和佥事(1912年8月任命)。“科长”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佥事”是什么呢?《辞海》“佥事”条:“北洋政府时为中央官署中荐任级官员”。这“荐任级官员”有多大呢?《辞海》“荐任官”条:“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文官第三级官阶。由各主管长官推荐给中央政府任命。如中央各部、局的科长、各省的县长。”——说来说去,鲁迅还是个科长。

  仍据《辞海》:“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文官分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级。”科长是“荐任官”,显然,“委任官”只能是比科长更小的官了。不知道那时什么样的官比科长更小,依今天之例推想,只能是科员、股长之类了吧。

  就是说,鲁迅一生最高的“职级”是科长,连今天常说的“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就算“中央各部、局的科长”比地方上的科长官大吧,参照“各省的县长”一语看,顶多也就相当于“县官”,就是今天常说的“七品芝麻官”。

  看起来,照片上第一排应该是当时教育部的总长(部长)、次长(副部长)和相当于“司局级”的官员;第二排则应该是与鲁迅官级相当或相近的佥事和科长辈了,第三排大概是比科长更小的科员、股长或一般职员吧。然而,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应该还加上那个时代除孙中山之外的几乎所有当过“大总统”、“国务总理”、“陆海军大元帅”乃至“洪宪皇帝”的大人物)都“尔曹身与名俱灭”了,唯独鲁迅“光焰万丈长”!历史有另一种“排座次”方式。

  我的一位朋友,已经是“正厅(局)级”了,又给自己弄了个“政协常委”,以便到65岁再退休。但还剩下两件忧心事:一是怎样混个“副省级”,二是怎样才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为了这后一个目的,正使劲“树碑立传”甚至建起了“纪念馆”和“碑林”……

  今天这种“职级”的官员,几乎就听不见任何不同意见了。但我俩毕竟是朋友,我就成了唯一的例外。于是,最近我在又一次翻阅《周氏三兄弟》,又一次细看该书第65页上那幅照片,又一次深思后给他写了一封信。我写道:“鲁迅的遗嘱是‘埋掉,拉倒’!他当过的最大的官是‘科长’,连七品都不算,比你低得多;他更没有‘政府津贴’,也不是‘优秀专家’;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吸劣质香烟,生活紧巴巴的。但历史并没有忘记他。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无论爱他还是恨他的人,都不能无视他。时至今日,发现鲁迅一封信或一首诗都如获至宝,大加研究和宣传。鲁迅研究始终是‘显学’。他‘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了,但凭的并不是‘树碑立传’,而是作品和人品,是他对祖国负责,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