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诗歌不景气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6/29 09:37 今晚报 | ||
读了高平先生在《今晚报》副刊上发表的《诗歌为什么不景气》一文,高先生把诗歌的不景气归咎于内容脱离现实、形式背弃传统;诗人创作个人化、肆意化;读者文化需求趋向低俗以及时代的制约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笔者认为,诗歌是人类农耕社会的文明产物。诗歌艺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壤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经历了唐代的鼎盛期之后,由于其它文学体裁的相继出现,诗歌虽然 然而,改革开放后的这些年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诗歌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诗歌走到了这一步?其实,只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冷静地审视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就不难发现,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诗歌,如今已经失去了适合于它的自然经济土壤,又因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很难为现代媒体包装和利用,在以经济效益为取舍的文化市场上,诗歌的不景气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诗歌走到今天这一步,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大可不必为此“焦虑和痛心”。 “城中桃李愁风面,春在溪头荠菜花”。属于诗歌的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对于包括古典诗词在内的中国诗歌的未来,我们是用不着担心的。有着两千多年文化积淀的诗歌艺术,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和审美意识中。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乃至人们的情感交流中,诗歌艺术将永远绽放着绚丽的花朵,并发挥着商业文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