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京剧愿景

http://cul.sina.com.cn 2006/07/04 09:40   今晚报

  关心京剧的人都有自己的京剧愿景。我的京剧愿景很简单,只有两点。

  一是希望老戏(传统戏)越演越多,越演越好。有的老戏因自身的原因而被时代的潮水汰去,完全正常,并不足惜。而许多很不错的传统戏多年没人演就很遗憾,就会导致文化的流失。不过近来在这方面有所好转。听说北京的张建国主演了《四进士》,使这出好戏重上舞台,可喜可贺。从电视上还看到李宝春演出的《奇冤报》等戏,既保留原有精华,又
有新的创造。过去听说周啸天先生演这出戏时,表现刘世昌中毒腹痛,不是像一般的演法那样从桌面上滚出来,而是从桌后蹿出来。这次李宝春就是用了蹿桌子的高难技巧,而且还表演了许多老生的魂子步,这些都颇有表现力。在电视中还看到上海演出了郑(法祥)派悟空戏《金刀阵》,从脸谱到武打熠熠生辉,使观众耳目一新。好就是好,不分南北。尤其是不久前又看了天津京剧院实验京剧团演出的《银屏公主》,更令人为之振奋。演出那天全场座无虚席,剧场气氛之佳使我好像又回到“文革”前看那些大演员演出时的情景,时而掌声如潮,有时又静如空谷。这是台上台下高度和谐,共同营造的一种极其宝贵的艺术氛围。它真实而不勉强,热烈而不喧嚣。这出戏在杨荣环先生演出本的基础上,这次又有了新的改进。杨荣环先生在天之灵看到这出戏继承得这么好,一定备感欣慰。如果说近年流传舞台的传统戏尚有150出的话,那么有待挖掘,使之重新登台亮相的传统戏我想至少也不低于这个数字吧。

  二是希望新戏不要与老戏脱节,宁可少些,但要好些。新戏往往立不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为什么立不住?看法则不一致。有的看法甚至认为新戏之所以不“叫座儿”是因为观众水平低。这好比是说,我的菜做得色香味俱佳,你不爱吃,就说明你味觉异常;如果是只有少数人不爱吃这样解释是可以的,如果是大多数人都不爱吃,这种解释就显得可笑了。其实新戏的问题还是出在新戏与老戏的关系上。这也就是说编演新戏也要遵循固有的基本艺术规律,在吃透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更创出新的东西。如果总想绕过老戏的传统,别寻捷径,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老戏不是讲究“字正腔圆”吗?我就搞允许倒字的歌曲化;老戏以人为主、基本不设景,我就搞舞美豪华化,场面宏大,布景华丽;老戏的人物造型是以虚为实,我就搞人物造型的写实化;老戏中的武功技巧力求简洁,以一当十,我就搞武功技巧的廉价多给,任意堆砌。这种创新其实是某种意义的退化,而不是破纪录式的真正的创新。《杜鹃山》的“大火熊熊”、“家住安源”,《六号门》的“卖子”等流传至今,人们还爱听爱唱,这样成功的经验应该总结。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它们没有与老戏脱节,而且又都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否则包装虽新颖,艺术主体的含金量却不足,则难免成为昙花和泡沫,保留不下来,这样“多”也就等于“少”。所以说排新戏的关键不在量,而在质,在于把“新”与“好”统一起来。

  总之,我的

京剧愿景就是一幅老戏得发扬,新戏立得住,老戏与新戏在艺术上血脉相连,互相促进,台上与台下皆大欢喜的景象。“不薄今人爱古人”,这是杜甫的名句。对于好的传统剧目和好的新编剧目,我想也应持这样的态度。即凡是得到观众认可和欢迎的戏,不论新老,都应爱之重之,如此而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