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话说评职称

http://cul.sina.com.cn 2006/07/06 09:10   今晚报

  除开几亿农民,当今各行各业大约都要以各种方式评聘职称。就拿自己来说,讲师、副教授、教授,一次一次地评,一级一级地爬,虽然没给评委们送过丁点儿礼,可坦白地说,打听评委是谁谁谁,揣摩他们的学术心态,不送那些跟他们观点相左的成果 ,倒确实有。待到自己当评委的时候,特别赞赏那 些有作为的年轻人,同情那些勤恳一生、到退休才评上副高的先生,并且决不以自己的观点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更坦然的是,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从未收受过任何他人的所谓“好处”。

  本来嘛,评人被评,秉公画“0”,实属平常。忐忑不安,渴望升迁,亦属正常。不过,据个人的所历、所见、所闻,评职称也会时有不平常之例、非正常之举———

  比如某公欲评副教授,自谓“如受煎熬”。结果下来果真未能遂愿。人们同情他,怜惜他。可此公一大把年纪了,却不知怎么想的,日后只要有权投票,就给别人一个“弃权”,尽管人家明明够格。是曰“报复”。

  又比如某公升职亦面临过受挫的尴尬,然而一旦升上正高,就宣称“正高要少”。他评别人的方略也是多有“弃权”。是曰“排他”。

  再比如某女士,明明工科出身,因为当了领导,荒废了学业,却总也想混上个正高。于是改报文科某职。哪晓得学科组的专家不买账,没通过。奇秘的是,没多久她居然会“通过”某种途径“通过”了。是曰“特殊”。

  其实,职称应是衡量一个人的业务水平与人格风范的标尺。教师的标尺就是“真才实学”,“为人师表”。当领导的和做百姓的,在评职称时应该是持同一个评审标准,走同一样的评审程序。谁谁够不够格,群众大体有数。上述二公,心胸狭隘,致失公允,尚属可谅。所说那女士,其术不正,心知肚明,不讲廉耻。如今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风闻某些学校的某些头头,正赶在退休之际运动着当“终身教授”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