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要激情 | ||
---|---|---|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09 10:21 今晚报 | ||
我在消费观念上并不趋于保守,买冰箱是在1983年,买彩电也是在那一年。那时我与我们六十岁的老主编同时买的冰箱,记得当时我们两个冰箱在一辆车上自豪地晃悠在沈阳的大街上时,老主编眯着细眼意味深长地说:你小子行呀,年纪轻轻的就买上冰箱了。我知道他下一句没说的话是:我可是奋斗了一辈子才买上冰箱的呀! 从北京回来后,想买车的念头日益强烈。可是,买一辆什么样的车呢?什么款式? 当时,我妻子也在车上。她始终不吭一声。等到下车时,她对我说,我看,你也就能买得起夏利吧,还悍马巡洋舰什么呢? 我也只能笑笑,挺尴尬。其实我想买的车也只能是十万左右吧。当我逐渐进入买车美梦时,最苦恼的事情是因钱不凑手,从而无法去下决心购买那种既能够满足面子,又能够不伤元气的牌子。这其实很难。 妻子其实并不同意我买什么车,但她也不怎么反对。她起初以为我不过是说一说过过嘴瘾而已。但她发觉我张口车闭口车,好像买车迫在眉睫时,便说,你是作家,天天坐在家里你买车有什么用呀?何况你买车往哪儿放?加上养路费保险汽油什么的,一年下来得一万多块呢!你从哪儿得到这笔开销? 想买车时,确实激情万丈,那时便没有什么理性可言。但经她一泼冷水,理性就回归了。也是呀,铆大劲买辆不足十万的车,不够风光不说,带来的副作用却联想了一大堆。核计来核计去,还是一个英雄气短。 买车的朋友与不买车的朋友对生活观念的确不同的。一位朋友在北京也买了一辆车。他也不是那种有钱人,但是他买车买得很豁达。他对我,你想想,我们人生能活多少天呀?我们都这份年纪了,能够开一天车享受一天这不是偏得吗?要是再过十年,就是钱充足了,你恐怕连想买车的欲望都没有了。 一位退休的作家写电视剧发了笔财,可他却还是骑着辆破自行车。人们问起他如何不买辆车开时,他不无遗憾地说,如果他年轻十岁,他肯定会买辆车开的。 中国人总愿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要年轻十岁,如何如何。这句公式般的话语方式听多了,就觉得没有任何意义了。有意义的是你现在这个年纪该怎么办。买车还是不买,可别等到十年后你也说如果什么的。 如此说来,关于买车的问题还是个激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