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消费需要激情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09 10:21   今晚报

  我在消费观念上并不趋于保守,买冰箱是在1983年,买彩电也是在那一年。那时我与我们六十岁的老主编同时买的冰箱,记得当时我们两个冰箱在一辆车上自豪地晃悠在沈阳的大街上时,老主编眯着细眼意味深长地说:你小子行呀,年纪轻轻的就买上冰箱了。我知道他下一句没说的话是:我可是奋斗了一辈子才买上冰箱的呀!

  从北京回来后,想买车的念头日益强烈。可是,买一辆什么样的车呢?什么款式?
什么价位?我开始留心街上所有流动的车了。以往车在我的眼里,都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我眼里的外国人都是一个模样。除了肤色能分清其他都一样。可一旦把车装进心里了,就格外留意车的感觉了。什么排气量几个缸,各种牌子,各种价位,每当坐上出租,就会与出租司机探讨。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还与一位出租司机探讨。他以为我多么有钱呢。他听说我喜欢到野外旅行,喜欢摄影,便提议让我买大吉普。大吉普有日本三菱,也有什么沙漠风暴,这些我曾在柴达木都坐过。而他说这种车都过时了,他说你应该买辆悍马。我说多钱呀?他说一百七十多万,美国产的。我半天没吱声。或许他意识到了我的经济条件承担不起,停了会儿便说,那你买巡洋舰也行。我又问多钱,他说,不贵。他说不贵时口气轻描淡写。可说出的数字仍然吓得我半天没敢吱声:七十多万。

  当时,我妻子也在车上。她始终不吭一声。等到下车时,她对我说,我看,你也就能买得起夏利吧,还

悍马巡洋舰什么呢?

  我也只能笑笑,挺尴尬。其实我想买的车也只能是十万左右吧。当我逐渐进入买车美梦时,最苦恼的事情是因钱不凑手,从而无法去下决心购买那种既能够满足面子,又能够不伤元气的牌子。这其实很难。

  妻子其实并不同意我买什么车,但她也不怎么反对。她起初以为我不过是说一说过过嘴瘾而已。但她发觉我张口车闭口车,好像买车迫在眉睫时,便说,你是作家,天天坐在家里你买车有什么用呀?何况你买车往哪儿放?加上

养路费保险汽油什么的,一年下来得一万多块呢!你从哪儿得到这笔开销?

  想买车时,确实激情万丈,那时便没有什么理性可言。但经她一泼冷水,理性就回归了。也是呀,铆大劲买辆不足十万的车,不够风光不说,带来的副作用却联想了一大堆。核计来核计去,还是一个英雄气短。

  买车的朋友与不买车的朋友对生活观念的确不同的。一位朋友在北京也买了一辆车。他也不是那种有钱人,但是他买车买得很豁达。他对我,你想想,我们人生能活多少天呀?我们都这份年纪了,能够开一天车享受一天这不是偏得吗?要是再过十年,就是钱充足了,你恐怕连想买车的欲望都没有了。

  一位退休的作家写电视剧发了笔财,可他却还是骑着辆破自行车。人们问起他如何不买辆车开时,他不无遗憾地说,如果他年轻十岁,他肯定会买辆车开的。

  中国人总愿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要年轻十岁,如何如何。这句公式般的话语方式听多了,就觉得没有任何意义了。有意义的是你现在这个年纪该怎么办。买车还是不买,可别等到十年后你也说如果什么的。

  如此说来,关于买车的问题还是个激情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