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制片讲述成功秘笈 《百家讲坛》洗脑“洗”出易中天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13 02:15   北京娱乐信报

  ■讲历史、要新说、重悬念

  制片人讲述栏目成功秘笈

  ■悬念牌、名家牌、顺势牌

  三张王牌“炼成”学术明星

  易中天有多火爆,看看他《品三国》的签售现场拥挤的场面,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每周日中午追看《百家讲坛》,这位厦门大学的教授如今真是红得发紫。但火爆之后,这几日这位“超级教授”“学术明星”也面临着来自学术界与观众的双重质疑。易中天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他火之后,《百家讲坛》下一个走红的又将是谁?很多读者问这些问题,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各方。

  

  易中天,籍贯湖南长沙,1947年生人,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除学术著作外,著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破门而入》、《品三国》等随笔体学术著作。《百家讲坛》/供图

  新闻事件

  ■葛红兵再揭易中天“三大罪状”

  8月10日,因批评易中天引起轩然大波的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再次在博客发表文章,称“以《三国演义》为假想敌,用历史来要求文学,对文学不公平——伤害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葛红兵列举了易中天的三大“罪状”:一是过多地解释了权术,而较少地关注了历史;二是过多地讲了故事,而较少地阐释了人文理念;三是以《三国演义》为假想敌,用历史来要求文学,对文学不公平——伤害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上次批评易中天相比,葛红兵此次批评的口吻比较温和,他称自己不反对学术通俗化,并表示易中天在此方面“有功绩”,“因为他很不错,很有影响力,我才批评”。

  在此之前,7月底,葛红兵曾发表文章,指出易中天把诸葛亮说成“帅哥”是娱乐化、把诸葛亮选择刘备解释为“挑选一个绩优股当老板”是庸俗化,从而得出结论:“大众化不是娱乐化、通俗不可庸俗、普及不能粗鄙。”

  ■众学者加入“批易”战团

  葛红兵的批评引发了学界对易中天现象的关注。在日前举行的上海书展上,张汝伦、江晓原、许纪霖等知名学者批评易中天的《品三国》,历史学者许纪霖认为《品三国》文字粗糙,“看看电视还行,看书就免了”。

  身为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表示:“其实易中天早期的作品,比如《读城记》等都称得上是上品,文字非常好。但他的《品三国》的文字却很粗糙,不值得一读。如果只是听听他在《百家讲坛》的讲座还是不错的,因为这样的东西更适合视听而不是阅读。”江晓原认为:“《品三国》对现代人而言是一种诱惑,但却是一种需要抵御的诱惑,因为它并没有什么价值。”张汝伦则为想要读点历史故事的学子们,推荐了林汉达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等作品。

  ■“易迷”和“葛粉”两阵营混战

  率先“批易”的葛红兵一方面是上海大学的教授,另一方面也以“美男作家”的头衔拥有自己的粉丝。他和众学者的批评在网上引发了“易迷”和“葛粉”两大粉丝阵营的混战。

  在葛红兵的博客上,粉丝就“历史能否被娱乐化解读”各执说词。有网友认同葛红兵观点:“《三国》之于中国文明如同《荷马诗史》之于欧洲文明”,“过分娱乐化的历史解说会误导观众,也预示着中国人的历史感将会丧失。”但“易迷”认为,《品三国》之所以能够大热,已经证明了“娱乐化解读”的优势所在,“历史就应该这样被普及”。

  记者看到,虽有一部分网民始终坚持诚恳探讨,但仍屡屡出现人身攻击的言词。葛红兵被称作“板着面孔”、“有酸葡萄心理”,甚至还有人骂他“政治畸形儿”。与此相对,“葛粉”们则骂易中天“垃圾教授”,甚至骂“易粉”是“低智商傻子”。

  ■易中天对批评抛出“三不原则”

  对于外界对他的批评,易中天抛出了“三不原则”:不理睬、不回应、不在乎。易中天说“可以说‘不’,是我的人权。一、对方指出的如果是硬伤,就立即改正;二、如果是学术问题则从长计议;三、如果质疑的是讲述方式,就只能暂不争论。有些事情,将来讨论比现在讨论好;大家讨论比个别人讨论好;让事实说话比主观臆断好。”易中天认为,自己“有回应和不回应的权利”。

  易中天保证自己讲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记载。他举例说,有一次他在节目中说曹操接夫人回家,曾拍着她的背说:“宝贝,不要生气了,我们回去吧。”有人发帖质疑说:“曹操和他老婆的事你怎么会知道?”易中天解释说:“《三国志·后妃传》里写着呢。而且‘抚其背’三个字是有的,宝贝两个字我觉得已经说得很客气了,我还没有叫甜心呢。”

  针对近期媒体给他扣上的“学术超男”、“麻辣教授”的帽子,易中天表示他“都不喜欢”。他表示自己的史学就是“萝卜史学”,“因为萝卜就是草根啊,这正符合我给自己的定位,我就是平民学者、草根学者。”

  核心揭秘

  ■易中天曾拒绝“品三国”

  易中天是怎么走进《百家讲坛》并大红大紫的?《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向记者披露了两家最初“联姻”的幕后。“我们有个编导,非常喜欢看易中天的《读城记》等书,去年那个时候电视剧《汉武大帝》正热播,我们跟易中天电话沟通后,就约定他来讲汉武帝。”录制的结果是皆大欢喜,易中天完全符合栏目的要求,万卫评价说是易中天“骨子里有一股平民气息”,同时又有“独到的历史文化分析能力”。

  “汉代风云人物”一炮打响之后,万卫和编导们决定让易中天继续说下去,并选定了“三国”这个大题目。但没想到易中天刚开始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时间太紧,二是自己对“三国”不是很熟。如果非让他继续说,他宁愿说自己更有兴趣的《水浒》。

  为了说服易中天,编导到成都去游说,表示“三国”的框架结构更适合说。但费了无数口舌,易中天还在犹豫,他表示要跟家里商量一下。“易中天是个非常顾家的人,到底说不说三国?他后来就去问自己夫人的意见。”万卫笑着说,双方能达成一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易中天夫人的功劳。

  ■录节目只拿差旅费与讲课费

  虽然同意合作,但当时易中天不知道这个三国能说多大的规模。万卫回忆说:“我就说,咱要干就干一年,易老师你把精力都转移过来吧。”于是,易中天几乎成了“空中飞人”,趁周末的时间来北京录制节目,他在飞机上的消遣读物,也变成了《三国志》。

  易中天录制节目的速度很快,一般一天时间能录制5集“品三国”,而录制现场也是热闹非常。万卫介绍说,录制节目的小厅不是很大,只能容纳100多人,但最多的时候现场人数达到了140人。因为房间的通风不好,还曾发生有听讲的女孩晕倒的事件,后来栏目组严格将人数限制在了100人左右。

  像刘心武、易中天这样的学者,《百家讲坛》请他们讲课得花多少钱?万卫对此表示,钱对学者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学者,谁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能扩大影响?”他透露,栏目组给学者的报酬不高,主要包括差旅费与讲课费,跟这些学者出书的收入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易中天进剧组也曾遭“洗脑”

  据介绍,目前《百家讲坛》有10余位编导,他们负责与每一位在《百家讲坛》主讲的学者沟通,刘心武和易中天在荧屏上他们将历史故事讲得充满悬念、一波三折,其实录制前都经过了节目组的“洗脑”以及痛苦的“变异”。

  山东大学的教授马瑞芳介绍了那个艰苦的“洗脑过程”:“我讲了20年的蒲松龄,他们不让我讲,让我按问题去讲,我开始拒绝了。后来专家和读者反映说这样挺好的。我跟他们沟通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电话一打就一个多小时。现在的电视观众很难伺候。”

  易中天也没有避免这个“洗脑”过程。万卫介绍说,易中天刚开始讲汉代刘邦,总是忽视细节。“前面都铺垫好了,讲到鸿门宴他说:下面该是你们都知道鸿门宴,就不讲了。我问他为什么不讲了?他说,这谁不知道啊?我们跟易老师讲,观众想听的就是这个,他们要听您的版本的鸿门宴。”

  ■《百家讲坛》珍藏三张“王牌”

  《百家讲坛》创立于2001年,但直到2004年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开始,《百家讲坛》才摸索出自己的路子,万卫总结了《百家讲坛》的三张王牌:悬念牌、名家牌和顺势牌。

  “悬念牌”是他们打出的第一张牌,这有点类似旧时候说书人的惯用技法。“在节目的编排上,我们加入了‘悬念’。以悬念隔断、牵引,使《百家讲坛》不再平铺直叙。”而第二张牌就是主讲人的“名家牌”,讲座之后,刘心武被视为“红学”的代言人,而阎崇年几乎成了“清史”的符号。第三张牌是“顺势牌”,比如借着热播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势头,《百家讲坛》专门邀请学者易中天给观众揭秘汉朝人物。

  对易中天等人的讲座,很多人觉得像“说书”。但万卫对此坚决不认同:“说书人是戏说,凭着想象说话,我们是正说、新说,绝对不能讲成说书。”

  ■下一个红的是谁?

  2004年是阎崇年,2005年是刘心武,2006年是易中天,人们对《百家讲坛》推出的“学术明星”充满了期待。而在易中天之后,下一个走红的会是谁?

  万卫给出的答案是:王立群。在网络上,《百家讲坛》的粉丝们将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并列封为“易纪王”。像易中天最早在《百家讲坛》的讲座一样,王立群目前正主讲汉代人物。这位河南大学的教授曾经在《百家讲坛》自办的“十大名嘴”评选中,被封了一个“最具学术”的头衔。

  而与易中天同期“出道”的纪连海,因为其主讲的清史纪晓岚、多尔衮等,也有了大量拥趸。据介绍,他早年曾跟相声大师刘宝瑞学过相声,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别在上历史课的时候睡着”。

  

  深度解析

  ■电视媒体造就N个易中天

  作为《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一直反对“打造学术明星”这个词语,他向记者强调:“我们不想去造什么星,所谓学术明星不是我们着意打造的。”

  影视研究者赵翌认为,《百家讲坛》比较好地解决了学术品位和形式大众化的关系问题。以前许多读书节目好像是在学院里上专业课,普通观众看起来太累了。现在《百家讲坛》里讲正史、野史,加上悬疑因素,就像听评书一样不累。“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再去翻书堆实在是件苦差。”

  他还指出,易中天等人的走红不是没有先例。英国电视上就有非常红火的历史学家——沙马和斯达克,两人都编写并主持关于英国历史的纪录片,把历史戏剧化、通俗化,他们配合节目出版的历史著作是英国2001年最流行的圣诞节礼品。

  相关链接

  ■易中天走红路线图

  2005年4月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开讲“汉代人物风云”,掀起民间“汉风”热潮。易中天开始拥有粉丝“易粉”。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易粉”是13岁至25岁的年轻人,其中的女孩更是称“嫁人就嫁易中天”。

  2006年年初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正式面市,起印数量就达到了15万册。

  2月12日

  央视《百家讲坛》再次请进学者易中天,开讲为期一年的《品三国》。

  5月22日

  出版社通过竞标拿下了易中天《品三国》书稿,承诺首印55万册、版税14%,易中天将因此拿到约180万元的版税。

  7月21日

  《品三国》在北京图书大厦首发,场面火爆濒于失控,北京警方出动了100名警力、80名保安,17辆警车一字排开,相当夸张。

  7月31日

  易中天以“学术超男”的形象受到各大报刊的大肆追捧。

  8月5日

  易中天《品三国》在上海书展一天售出6300多册,出版方的展位上张贴着“《品三国》已售出55万册”的大幅喜报。

  ■《品三国》部分经典语录

  空城计不符合逻辑啊,你想想,司马懿十万大军开过来了,他诸葛亮叫几个老兵去扫地,大开四城门,再叫两个小孩在他身边,他自己呢,拿着张琴唱卡拉OK……

  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1000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不服周,不服周,老子奏丝(就是)不服周~武汉话作痛苦状…… 

  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这个时候的曹操因为刚刚出道,二十岁还不太懂得官场,是个生瓜蛋子。以为他当了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就怎么了不起了…… 

  因为大概袁绍这个人也是一表人才,是一个帅哥,然后他三个儿子当中小儿子最帅,于是袁绍就认为老帅哥的接班人那就应该是小帅哥,荒唐嘛,这不是荒唐嘛!  

  袁绍这个人政治上短见,军事上弱智,组织上低能。

  文丑被斩以后,关羽就给曹操写了一份辞呈,骑上赤兔马,去追他那个比兔子跑得还快的哥哥了……

  “曹丕一进袁府,看见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婆,是袁绍的夫人……在井边坐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年轻女子,辣(那)是袁熙的新婚妻子甄氏。甄氏的头发把整个脸遮住了,等曹丕把甄氏的长发撩开,当时就惊呆了……”午夜凶铃啊?

  记者手记

  别急着给“造星运动”泼冷水

  虽然《百家讲坛》掌门人万卫打死也不承认,自己的栏目就是一家“造星工厂”。但事实在那里摆着: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这些大牌主讲人,哪个身上不是星光熠熠?

  还有一个证据,目前《百家讲坛》主讲人采用的几乎就是“学术选秀”的方式。10多个编导带着选题,分赴全国各地著名高等学府,用摄像机录下大学教授们的讲课过程,然后遴选出气质风格适合的教授,请到北京试讲。这个过程,与春晚导演组到各地找好节目的方式,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回事。这两类被选中者,还可能有一个类似的结局,那就是:一夜成名。

  这种“学术造星运动”到底是利是弊?对主讲人来是,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而质疑者认为,这无疑是将高贵的学术重新包装,然后打包贩卖,娱乐化的方式几欲让斯文扫地。葛红兵的批评并非全是故作深刻:大家都听易中天的三国了,我们的伟大名著反而没人看,总让人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

  但笔者认为,易中天即使已经成了星,还没有达到某些偶像古装剧肆意戏说的那种地步,大可不必惊慌。作为“造星工厂”的《百家讲坛》,也没使出那些低俗的手段来吸引收视率,也不急着向人家头上泼脏水。

  猛批易中天的学者葛红兵,近日透露自己也将上电视,并且是与《百家讲坛》性质相似的一个节目。这是件有趣的事情。也许不久以后,荧屏上讲出现一大批《××讲坛》之类的节目,这像极了被最“恶劣”跟风的超级女声。

  信报记者 张守刚/文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均由信报记者 郝笑天/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