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葡萄与生活品质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14 10:30   今晚报

  如果不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命题征文,决不会想起探究葡萄和葡萄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即使眼下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水果摊位上已经能看到紫红葡萄一嘟噜一串的身影。果农驮着大筐走街串巷,叫卖声像蝉鸣一样不绝于耳。然而人们除了关心葡萄的酸甜程度,谁还能想起葡萄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少关联呢。

  那种关联其实有一种超越生活本身的形而上的成分在里边。我国有悠久的栽种葡萄
的历史,最早有关葡萄的记载,是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典籍《诗经》。《诗·周南·樛木》载:“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葛”可能就是一种野生葡萄类植物。漫长的历史长河似乎也只是倏忽一瞬,人们不但积累了丰富的栽培、储藏葡萄的经验,而且对葡萄寄予了人文情感。“酸葡萄”心理该是水光潋滟的一方池塘,照一照,似乎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像。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乡政府工作了两年多。那个时候提倡发家致富,“万元户”是许多人奋斗的目标。为了拓宽致富渠道,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乡政府组织部分机关干部远赴河北潘家峪参观葡萄种植。截止到目前为止,潘家峪仍然是我见过的最诗意的村庄。村容整齐划一,街巷浓荫蔽日,葡萄藤密密实实地给村庄做了一顶绿色帽子,串串葡萄呈倒金字塔状排满了街巷,比画上画的都整齐。循着茂密的枝叶,可以找见葡萄根在墙角屋后隐匿着,都是手臂粗。藤本植物长成了树的模样,怎么看都让人肃然起敬。我还记得我们那次参观是在村里随意走,只见到了三两位老人和孩子。他们淡然看着往来穿梭的外乡人,神情中有一种富足和安静。潘家峪人是不是最早从葡萄身上获得收益的,我没有考证。但那次参观让我们激动了很长时间。

  几年以后,我奉命采访一个葡萄种植专业户,在一块号称“百亩葡萄园”的地方流连了大半天的时间,翡翠一样的葡萄珠晶莹剔透,挤挤挨挨地长得好不热闹。主人告诉我,这些葡萄是酿酒用的,他与某

葡萄酒业集团签了合同,能保证他的葡萄尽产尽销。他过去是养鸡专业户,后来养鸡的人家多了,他才改种葡萄。我在葡萄架下与他聊了许多话题,长了许多见识。第一次知道了酒用葡萄与食用葡萄是不一样的,个头没有食用葡萄大,模样也没有食用葡萄好,可酒用葡萄对土壤和水肥却挑剔。想种哪儿就种哪儿不行。想怎样种就怎样种也不行。种葡萄比养鸡收益高,风险却小。他认为两年以后就能买上四个轮子的车。

  他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幸福。

  现代版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生活也就这样产生了。当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葡萄酒便成了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相传汉朝有个叫孟伦(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去贿赂宦官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州刺使。后来苏轼对这件事感慨地说:“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葡萄酒的珍贵从此可见一斑。葡萄酒真正走进我们寻常人的生活也就最近这十几年,它之所以能受到广泛青睐,除了《本草纲目》中强调的“葡萄酒……驻颜色,耐寒”的实用性能外,更有其美学意义上的东西在里面。不管是情侣相约还是朋友聚会,葡萄酒始终与情调、浪漫相辅相成。时尚生活倘若没有红酒佐餐,小资们的生活也许会像没成熟的葡萄一样,缺少甜蜜的味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