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思考插图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15 02:00   今晚报

  插图作为一种通俗的艺术形态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它的艺术内涵和美学理念也还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辞海》给插图做的定义是,“插附在图书报刊中的图片(如照片或原样影印的文字资料)。通常分为艺术插图和科学插图两类。对正文作补充说明或供艺术欣赏……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然而“插附在书报刊中”并不一定是插图作品的必然特征。因为有的画家
依据某一文学作品或什么别的作品创作的插图作品,可以去参加插图画展,也有的被收入插图画集,但却不曾“插附在图书报刊中”,像王书朋的油画插图《金老二的最后一夜》就是如此。

  如果不强调“插附在图书报刊中”,“插图”似乎可以试换一个宽泛一些的定义,如:插图,除对图书报刊内容具有说明性的图片外,通常是依据文学艺术或技术性的文字材料创作的图画。这样的定义,不仅可以包纳所有狭义的插图作品,甚至也使将钟鼎、石鼓上的图画、汉代砖刻图画视作插图的观点得以成立。但这样的定义也可以提出其他的疑问。因为在普通绘画中,也有相当大量的作品是依据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文学作品材料创作的。比如,李铁夫的《钟馗》、徐悲鸿的《山鬼》、《田横五百士》以及人们常画的《竹林七贤》、《米芾拜石》、《子牙垂钓》之类,能否算作“插图”呢?在西方,以《圣经》为题材创作的油画数不胜数,而它们却并不插配在《圣经》里。可见有相当多的绘画乃至名画,实际上也是具有插图属性的。

  不仅插图与普通绘画之间从品质方面很难界定,插图与连环画之间也很难严加区别。通常人们会从两个方面来区分它们。一是品质的差别,二是数量的不同。就品质而言,笼统说来,插图比连环画应该画得更深入,画面结构也应该更为完整。连环画主要是为了用图画讲故事,幅数又比较多,所以人物形象概念一些也可以;而插图对人物形象的要求就要严格得多。插图反对概念化,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化以及内在的性格特点,都相对有更高的要求。连环画构图虽然也可以画得比较完整,但占个边角、大片留空、形象特写某一局部或利用景物道具之类,都可以占据一个过程画面,也可以算作一件作品。但读者对插图的要求比对连环画的要求严厉得多。一件插图作品,在人物形象(包括环境道具之类)和构图的完整性上,总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作品的独立艺术价值,也应当比连环画更高一些。从数量来说,插图多在十几幅左右,少至四幅或一两幅。连环画较短的也多在十几幅,长的可达几百幅,就是两者另一通常的差别。

  然而,上述诸说也是不能绝对化的。有些连环画家创作极其认真、尤其是钟情于某个重要题材的时候,他们同样会呕心沥血地创造富有生活基础和外在个性的人物形象,在每一幅作品的完整性上“寸土必争”。比如高山(温勇雄)的水墨连环画《日出之前》就是如此,有不少连环画作品因此被作为珍本出版。然而也有插图,尤其随文的黑白插图,它们往往并不完整,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件道具,都仍然可以称作插图。有些分量不重的插图,人物形象也可能比较概念,甚至远不及好的连环画作品。从幅数来看,有的插图,如英国画家斐拉克曼为《希腊的神话和传说》画的插图就达96幅之多;刘应祖为万历丁巳本《金瓶梅词话》作的插图更达200幅,比通常的单行本连环画并不少。可见幅数多少,也不能严格界定插图和连环画的区别。

  事物有许多方面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诘疑《辞海》对插图的定义,也不是为将“插图”的艺术规定性搞乱,仅仅只是思考而已,以期更深入地认识插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