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升学率观念害人不浅 教育为何不反兴奋剂 | ||
---|---|---|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17 09:45 今晚报 | ||
前几天听两个小朋友聊天,颇耐人寻味。问,你(电脑游戏)打到几级了?答:我80多级了。问:娶老婆了没有?答:刚娶到手,又被踹了(叹息)。从他们后来的对话中,我了解到暑假孩子的主要活动是玩电脑游戏,比升级,比在电脑上养了多少个宠物。有家长抱怨,他家里的电话费都被孩子“养”宠物给“养”完了。 孩子太贪玩,家长心里着急。社会竞争的压力多大啊。《中国式离婚》里面的女主 孩子太贪玩、好动不好好学习怎么办?找医生咨询,“医生建议,让王雪晴服用少量的精神类兴奋剂,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小孩集中精力。”这一服就是8年,孩子果然凭借兴奋剂考上了重点高中,付出的代价是孩子被诊断为“药物依赖”。药物依赖就像药物中毒一样,容易上瘾。成瘾者可出现神经综合征、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长期大剂量服药会引起大脑器质性病变,形成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失去工作生活能力,后果很严重。王雪晴父亲以“为了女儿一个美好的前程”的名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想继续让王雪晴服药,一直到考上大学再“戒瘾”。他妻子说他疯了。 今天的孩子真可怜,学习也得服用兴奋剂。我只知道体育比赛有服用兴奋剂的丑闻,没想到教育也有。我们不禁要问,是谁毁了王雪晴的健康?仅仅是他的父亲吗?那个医生没有责任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是不是暗中的“凶手”?畸形的升学教育难道不是无形的“杀手”? “惟升学率”的教育观念实在害人不浅,有识之士为此多次呼吁,把孩子从听话教育和升学教育中解放出来。否则,何谈创新能力? 末了,我想用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谈创新时的话来结束本文:中国学生太听话了。中国的学生一般不敢对老师说不,美国学生虽然也很尊重老师,但会和老师争论。耶鲁很多考卷的题目,都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应该有批判性的思维,能不断创新,而不仅是依靠记忆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