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草根”是谁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19 09:00   今晚报

  最近最流行的词莫过于“草根”了,大家推重“草根”博客,推崇“草根”的代表如郭德纲,看重“草根”的电影如《疯狂的石头》,重视“草根”的选秀如“超女”和“梦想中国”。“草根”一时间成了我们社会里的关键词。但究竟谁是“草根”,什么是“草根”的价值观和文化走向,却是并不明确的。“草根”似乎和我们过去说的“群众”“人民”一类的概念大不相同,却又难以理清究竟有什么不同,往往又用过去的“群众”一类的概念来说明它。这样的矛盾和困惑使得“草根”的概念变得更加难以理清。

  其实所谓“草根”并不是一个抽象玄虚的概念,也不是过去的“群众”这样的概念的延伸,而是通过大家的使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所指。他们似乎在平常是看不到的人,但却能突然在某处浮现出来,让人不能轻忽他们的影响和力量。他们可以在网上让“精英”下不来,过不去;也可能突然谴责一些他们认为违反了道德的人,如那个倒霉的“铜须”;他们也可能对于某些社会新闻和八卦乐此不疲,带着复杂的心态一面猎奇一面痛骂 。他们是“超女”等等选秀活动的发短信的人,那些梦想里有他们的梦想;他们也是观看

芙蓉姐姐等等网上奇观的人。他们几乎就是网络上的意见的中心,也几乎就是通过互联网浮现的一种“群体意识”的表征。

  他们既是一个在网络上的社群,又是一些在社会中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庞大群体。他们不是所谓的“成功者”,也不是所谓纯粹的“底层”,而是一些在生活中仍在奋斗,有焦虑和挫折感,也仍然有希望的以青年为中心的存在。由于刚刚或还未走上社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经济状况还不好,有些接近所谓“底层”;但由于还年轻和还有希望,也有明确的“中等收入者”的意识。由于他们是草根,所以在现实里还处在单兵奋斗的阶段,还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在网络影响巨大的今天,他们一旦群聚在网络上,就成了一种独特的力量。

  我觉得他们是一些“后小资”,他们有相当的文化水平,通过互联网和“看碟”已经见多识广却又并不是“高雅”的文艺青年,有和当年的“小资”相似的情绪和趣味,却远远比当年的小资人数众多。他们是社会中似乎让人感到尚且无足轻重的“小字辈”和“小人物”,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需要让社会知道。

  我们在几乎每个地方都会见到大群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并不是一个明确的阶层,却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对于现实的反应。现在随着互联网文化的普及,这些存在于中国各个地方的这样的人群通过网络形成舆论和共识,小乡镇里的青少年今天其实和大城市里的青少年分享的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许多意见其实相当程度上主导了互联网的走向。互联网上激烈的言论,奇妙的幻想,以及有些并不高级的趣味正是这些“后小资”的趣味和价值的复杂的展现。郭德纲这样的人物、《疯狂的石头》这样的电影的走红其实说明这些作品表达出了他们的心声,证明了“草根”的影响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