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称 呼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26 09:36   今晚报

  近接一老同志来信,里面还夹带着几个单位寄给他的空信封。我不解其意,便先看他的信,措词竟相当严厉:“我压抑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给您写这封信,请教一个问题:我们这样一个所谓文化人聚集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单位?我在这个单位里又算个什么?近几年来,单位给我下开会通知,编辑部给我寄刊物,甚至是在年节寄来慰问信,在信封上都一律只写我的名字,连个称呼都没有。我不敢指望单位能称我一声‘先生’,却连个‘同志’也不加,带着一种蔑视和粗鲁,居高临下,让人想到了文化大革命,就差在我的名字上打
十叉了!我想单位里对您还不至于这样吧?那么能否告诉我,在咱们单位里有哪些人还享受同志待遇,有哪些人像我一样已经不在同志之列了?但我至少还是个老人,这一点好奇心还希望能得到尊重。”

  读罢信我哈哈大笑,对方身为“老同志”,而许久却不被人称“同志”,这滋味竟然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我每天差不多都会收到一捆邮件,在信封上加称呼的很少,不止自己单位的来信只写名字,就是北京一些国家级的大报、大刊的来函,也多是光秃秃地只写名字,我也早习以为常了。倒是看到很客气地加了称呼的信函,反会有所警觉,因为那多半是向你推销什么产品的广告,或者是请你参加一个什么莫名其妙的活动,分不清是善意还是陷阱……

  只要把我的这些空信封打包寄给那位老同志,或许就能化解他胸中的醋意。这至少说明我跟他享受同等待遇,不仅自己单位的来信没有称呼,其他单位也一样,不仅天津如此,全国也差不多都是这份德行。其实能直呼你名字就算不错了,如果再把网上的称呼,诸如“老B4D”、“

恐龙”等甩给你,你又能如何?

  我心里这样想,却不能就这样给老同志写回信,首先是绝不能少了称呼,然后再讲述我对这件事的认识。称呼原本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貌,而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桥,“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安。”(荀况)所谓“构建

和谐社会”,最起码的也要讲究一点文明礼貌,若连与人相处的基本规矩都不懂,社会还能谈得上和谐吗?

  倘是对面交谈,有时可省略称呼,一打哈哈就过去了,而写信是不可省略称呼的。书信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性格,一个单位也一样,从它发出的信函、文件可看这个单位的素质、品位和档次。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发信没有称呼就不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不要说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礼仪之邦”自诩,就是那些不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的民族也得这样做。按我们过去的老传统,写信不仅要有称呼,而且称呼的等级很多,在称呼后面还要加敬辞,如先生大人、仁兄大人、阁下、足下等。

  那么,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单位、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都省略了对别人的称呼呢?我在信中向老同志作了如下的解释:

  1、以某个单位或某一级组织发给您的信件,常常并不是那个单位或组织的正式在编人员写的,大多是从社会上招雇来的打字员打的,而打字员是按字收费的,能省的就省。

  2、礼貌是人类共处的一把钥匙,可以打通心灵,产生好感。而现代人有一种时尚,视所有的名字为符号,只是一种符号,他既不想给你以好感,也不想对你有好感。商业社会的律条是:谁投入感情谁先输。于是,大家就都没大没小、没老没少的一律直呼其名。

  3、如果再上纲上线的话还可以说,在称呼问题上的大面积无礼,不是一种坏风气的表露,是多种恶习的集中表现,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等等。

  不知我这样解释,能否消除那位老同志心中的不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