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最昂贵艺术展京城遭冷遇 3个月展期仅迎来7万名观众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27 01:20   北京娱乐信报

  ■60件大师作品“无人喝彩”

  ■3个月展期仅迎来7万观众

  ■业内人士受邀请也不到场

  

  今天下午,汇聚了莫奈、凡·高、毕加索、罗丹等43位西方艺术大师的60件绘画、雕塑作品,总价值超过80亿人民币的“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精品展”将在中华世纪坛落幕。然而,这个建国以来我国引进的最昂贵艺术展览却在北京遭遇“尴尬”:3个月的展期仅迎来7万名观众。

  现场见闻

  观众虽多为时已晚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中华世纪坛。之前就听说展览的观众不多,因此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等真进入展场,眼前攒动的人群却“吓”了记者一跳。观众们都非常安静,很多人戴着语音导览器,仔细欣赏展品。还有一些孩子坐在地上,铺开画纸进行临摹。展厅保安告诉记者,展览一般是“两头热”,即开幕、闭幕时观众都会很多,当天记者看到人多是因为展览即将结束。即便如此,当天的观众数也少于2000人。

  在众多观众中,一位年轻的男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不时在小本子上画着。这位杨先生说,他是一名平面设计师,这些精彩的作品给了他很多设计灵感。当记者告诉他展览的总参观人数并不多时,他感到非常吃惊。他认为展览非常精彩,其中三分之二的大师都是首次来中国,机会难得。至于观众不买账的原因,他表示可能“和个人素养有关”。

  

  《思想者》 作者罗丹

  数字统计

  每天只有700人参观

  此次展览中的60件大师杰作,涵盖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现代主要艺术流派,包括库尔贝、莫奈、毕沙罗、马奈、雷诺阿、塞尚、高更、凡·高、马蒂斯、蒙得里安、莫迪里阿尼、毕加索特等大师的代表作。雕塑大师罗丹、德加和摩尔等的14件雕塑作品也同时参加展览。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之高在国内引进的海外艺术展中史无前例,美国政府甚至亲自为其的天价保险买单。

  但是经过中华世纪坛的统计,本次展览的参观人数仅为7万人,远低于之前预计的20万人,甚至不如此前的文艺复兴展。后者每天的平均参观人数是1114人,而此次展览每天只吸引700人前来。此外,皇城艺术馆在近年举办的毕加索版画展,展出的都是作者的小幅版画,而毕加索是以立体派油画著称,该展览并不能代表其艺术分割,而该展览的人数在两个月内也有10万人之多。

  “展览消息上了新闻联播。据统计,每天北京至少有六七百万人收看新闻联播,这个数据表明,100个人里只一个人看了展览。”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副馆长、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研究员朱扬明表示,马上就要开始撤展,预计三至五天能够完成,9月初将移师到东京展出。“现在,我们的估算数据是,东京的参观人数可以达到100万人,而韩国首尔将达到120万人。”

  直接影响

  凡·高精品展被取消

  此次展览结束,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今年将相继迎来世界六大文明基本陈列、俄罗斯民俗艺术展等大型展览。

  据朱扬明介绍,明年的展览也是异彩纷呈,如庞贝壁画展;被誉为“当代暗房大师”的美国摄影家尤斯曼从艺50年展;西班牙百年设计大展,汇聚了西班牙平面设计和服饰设计的经典之作;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摄影家约翰·汤姆森,他的一张张黑白照片,在今天已经堪称经典。

  据了解,根据此次“从莫奈到毕加索”的展出效果,原在明年计划中的凡·高精品展不得不取消。“如果举行,光是展出费用可能就要亏400万元。”朱扬明有点无奈地说。

  

  《穿披风的女人》 作者毕加索

  对话专家

  精品艺术展缘何不受待见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普通观众甚至业内人士都不来参观此次展览呢?记者就此问题和中华世纪坛副馆长朱扬明进行了探讨。

  艺术教育存在不足

  记者(以下简称“记”):观众不买账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像有的观众反映的那样——著名画家的代表作没来?

  朱扬明(以下简称“朱”):根本原因是我们缺乏艺术史的系统教育。文学家用文字解释世界,艺术家、音乐家分别用绘画雕塑和音符来阐释观点。我相信没有人会说托尔斯泰要比列宾、柴可夫斯基伟大,但在我国现实的情况是,视觉、听觉语言形式没有得到和文字同样的重视。

  很多中国观众,一提文艺复兴就想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事实上,文艺复兴有240位大师,何止“三杰”!连达·芬奇在其自传中都说自己首先是工程师、数学家,最后才提到画家身份。

  一说凡·高,中国观众就会问《向日葵》会不会来,实际上,凡·高最精彩的不是静物而是风景和人物题材。这次展出的他的两幅作品《圣雷米的白杨》和《梧桐树群》如果要拍卖,哪张都要比《向日葵》贵。

  业内人士反应冷漠

  记:业内人士反应怎么样?

  朱: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北京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外行不看热闹,内行也不看门道。迄今为止,国内很多博物馆馆长、艺术学院领导、著名艺术杂志的主编都没来看过这个展览。现在的问题是文人、艺术从业者对文化的冷漠造成的。

  比如,我给一个人寄了请柬后,对方回答没时间。但展览是90天啊,一个人90天都忙实在令人奇怪。

  文化销售过于片面

  记:观众少是不是因为票价太贵或宣传不到位?

  朱:票价其实不算贵——50块钱,相当于一份水煮鱼的价钱。去年一个香港二三流明星来举办演唱会,6万人的场地座无虚席。在国外,人们看流行歌星演唱会也是倾巢出动,但高雅音乐会、芭蕾舞会、大型展览也是趋之若鹜。既然在大众娱乐上态度相同,为什么高雅艺术在中国却遭受冷落呢?只能说我们的文化销售是片面的。

  宣传也没有问题。我们在长安街设置了40块灯箱,展览消息在中央电视台播了三次。

  大学索要讲座场租

  记:听说展览配套的讲座效果不错。

  朱:我们推出的讲座很成功,有的是请专家到馆里来,有的是请他们到大学去作讲座。讲座场场爆满,中间没有一个人走,这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

  但前几天,遇到了一件稀罕事。我们打算为某大学免费送讲座,对方却跟我们要场租费。这太令人寒心了,对方把大学看成什么地方了?我们聘请最好的专家讲最好的艺术,免费让学生受益,他们却要管我收钱。

  中国观众不够成熟

  记:展览中,观众意见最大的是什么?

  朱:观众留言中有抱怨票价高的、灯光暗的、展场内没有椅子的,意见最大的是空调太冷。这也暴露了我们观众的不成熟。博物馆的恒温、恒湿都是有国际统一标准的,不是主办方想调几度就随便改的。按国际惯例,特展也是不能放椅子的,只能走着看,板凳只有长期展才有。

  这次展览,我们特意在展场中设置了一个休息室,并放置了8本图录,观众可以一边休息,一边翻书了解艺术家和作品。

  信报记者 孙玉洁/文 李方宇/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