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公私兼顾两相宜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28 17:52   今晚报

  1948年冬天津解放前夕,进城干部都认真学习过中央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这成为指导整个经济工作的基本国策。笔者前在《归去来兮,劳资两利》一文中曾回忆了刘少奇1949年来津讲到“劳资两利”问题。其实他同时也讲了“公私兼顾”问题。他指出:公私兼顾,就是在生产上公营、私营都照顾,从原料供给到成品推销市场都必须公私兼顾。可是没过几年,“公私兼顾”的“私”已不复存在了。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根据中央的指示,全市加快了公私合营的步伐,1956年初私营企业都实行了全行业
的公私合营。人们抱着满腔的热情希望“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可是欲速不达,历史是谁也跨越不了的,从1949年至1978年的29年,从1978年到明年2007年又一个29年,58年兜了一个大圈子,如今还要再讲“公私兼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究竟各占多大比重?从媒体报道看,其说不一。根据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所写的《关于我国目前公私经济比重的初步测算》,从资本角度看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比重为53∶47,公有经济略占优势;从就业人员看,公私经济所占比重为39%∶61%;从国内生产总值看,公私经济所占比重亦为39%∶61%。从就业人员与产值角度看,私有经济占明显优势。各种统计尽管不完全一致,但结论是相同的,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不相上下,旗鼓相当。

  面对私有经济的崛起,如何评说?

  有人说好得很,觉得要继续“国退民进”,要彻底退光。面对过去的大一统的公有经济,采取“国退民进”阶段性政策是必要的。但在私有经济已占据甚至超过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形势下,再继续“国进民退”,一味地退下去,把公有经济退尽,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了。要发展私有经济,但万万不可全盘私有化,“公”与“私”要保持动态平衡。改革的目标是造就多元综合与互动并存的混合经济。

  革命本身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人们的共识。细想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在个人有关的利益的推动下进行活动的。与个人有关的利益形形色色,其中最基本的是个人的利益与公共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阶级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也就是个人经济动力与公共经济动力两大系统。总的看来,这两种动力系统都是受国家和人民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相关利益所驱动的。一般说来,个人利益决定个人动力,公共利益决定公共动力;前者更注重效益,后者更注重公平。改革前的

中国经济,只有公共动力而扼杀个人动力,例如农村里个人搞一点“小自由”都不允许。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把个人动力进一步启动起来,形成个人动力和公共动力的合力,促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公共动力和个人动力不可偏废,执一端而不顾另一端,都会使社会经济走偏,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的重要转轨。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就是以个人动力为支撑的。当时流行一句口号,叫“联产如联心,全家都关心”!个人利益的启动,私有经济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说明,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如鸟之双翼,如车之双轮,二者并行不悖,比翼齐飞。

  需要指出的是,启动个人动力系统,发展私有经济,绝不是化“公”为“私”,把国有企业贱卖给企业老总或私营企业主。这是违法的。公私兼顾,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维护社会公平,兼顾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利益,促进两者的健康发展。至于主张用资本盘剥劳动、牺牲劳动者的利益去发展经济,更要严厉禁止。同样,启动公共动力系统,关键是制约公权,使民众获得收益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让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名副其实。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党从十六大以来,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曙光。

  是啊,公私兼顾两相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