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崇化情结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28 17:52   今晚报

  崇化中学成立于1947年,我是该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回首往事,思绪万千,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好似春天般的绚丽。校园学习风气十分浓厚,不仅课内,课外活动也很充实。建校之初没有图书馆,开始是同学间相互交换有益之读物,后来就把各自的图书集中起来,由同学义务管理,形成一个“图书角”,做到“书尽其用”。我们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还结合为互助学习小组,一同切磋学业,取长补短,并不定期地贴出名为“西伯利亚”的壁报。记得还有一个由其他同学办的壁报叫“北极风”,也在校园中引起过较强的反响。音乐老
师华正文是个思想进步的青年教师,解放不久,就在课堂上教唱《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还在业余时间指导我们排练了小歌剧《兄妹开荒》。我在乐队中担任二胡手,在文庙大成殿演出时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我喜欢吹军号,就参加了学校的鼓号队。一位姓陈的同学是队长,每逢学校上街游行时,鼓号队在队伍的最前方,陈队长挥舞着指挥棒,颇有风采。

  记忆较深的社会活动是创办“崇化中学义务儿童识字班”,是由数位热心公益的同学发起,聘请品学兼优的同学为教职员。我被聘为主任,对外贴出招生简章。聘书和简章都盖有“识字班”的大红印章,很正规。学校的领导对此也很支持,提供教室和经费。很快就招足一个班并上了课。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俨然是个小学堂,只不过是学生儿童、老师少年罢了。

  解放后,校园的政治生活很活跃。1949年秋,同学刘乃强介绍我参加团市工委举办的“青年团干部训练班”,地点在南开中学,吃住在学校。该班由团市工委书记张淮三、副书记何启君主持并讲课,还请来市长黄敬、写《大众哲学》的艾思奇及黄松龄等多位市党政负责同志做报告。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接受革命理论教育,并申请加入了青年团。经过约一个月的学习,回校后,成立了崇化中学团支部,刘乃强任书记,邵剑秋是宣传委员,我是组织委员。随后在上级团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建团工作,发展扩大了团员队伍。在这之前,按市学联的部署,崇化中学经选举产生了学生会。通过这一群众组织,全体团员带头,团结全校进步师生,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组织义务劳动、文体活动,到民园直接聆听黄敬市长的“时事报告”,参加全市的节日庆祝游行,欢呼全市人民的解放,欢欣鼓舞地迎接了共和国的诞生。半个世纪一眨眼就过去了,同窗、同志的战斗情谊却永远铭刻在记忆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