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一块“石头”的力量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9/04 11:46   今晚报

  最近一部“小片”《疯狂的石头》在观众中和电影界内引发了讨论和关注。它的成本只有区区300万,没有什么大明星,导演也是新人,却已经有一千多万的票房,也有了令人惊奇的好口碑和激烈的争议。一块“石头”不仅仅在电影里疯狂,而且引发了网络的热议和纸媒的讨论,确实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现象。在我们看惯了“大片”的轰动之后,终于有一部“小片”轰动了。

  我一直将近年的电影描述为“大的越大,小的越小”的分化格局。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要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大片”。它们投资巨大,明星众多,宣传浩大,导演也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这样的超级大导演。同时,另外的一部分就是低成本的“小片”。这些小片则是年轻人的实验,它们成本低,没有大明星,导演也是新人。所谓“小片”主要仍然是以电影节为目标,通过低成本和海外小的“艺术电影”市场来运作,在中国内部的市场上一直没有显示出自己的潜力。大家一直期望“小片”在市场上有好的表现。

  这次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一出手就大受欢迎。其实这部片子在形式上未必有多么不得了的创新。它其实依然是“后现代”的表征,不停的反讽式语言,平面化取消深度的叙事,对于许许多多电影的又像致敬又像嘲讽的滑稽模仿等等都是典型的“后现代”表征。这些东西的使用并不是自宁浩始,也不会到宁浩终。但在今天,这些手法已经由过去的“新潮”变成了观众耳熟能详的普普通通的技巧。“后现代”已经从当年的先锋变成了现在的草根了。在周星驰、《武林外传》等等的普及之后,《疯狂的石头》不过再度印证了“后现代”文化在今天的活力。从十多年前到今天,有许多人说“后现代”不可能在中国发展,其实形势和历史还是比人强,当年需要争论的话题,历史作的结论是如此的有力。《疯狂的石头》其实不过是当下现实的“后现代”的一部分而已。它的草根性格,它近乎疯狂的不断的嘲谑嬉笑都显示了一种“后现代”的想像力的存在。

  但《疯狂的石头》的妙处却在于它用“后现代”对于当下的现实进行了投射和反思。这不是《武林外传》式的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也不是郭德纲来自传统的魅力。它的“草根”的“后现代”魅力来自于它对于现实直截了当的回应。破败的传统工业遗存的工厂,性格执着的小人物,混杂的言语的使用,物质欲望引发的疯狂和来自国际背景的“大盗”等等,都不可思议地直接对应了当下的“现实”,甚至直接参与了现在我们大家关注的一些争议和分歧。只是这里的一切都是通过作者肆无忌惮的想像力来表现的。它是现实的一种“哈哈镜”式凸凹不平的折射,却意外地给了现实一种实实在在的认识路径。“后现代”的夸张和嘲谑在这里都像是一种现实的反射和投影。这里戏剧性的紧张其实正是“现实”浮出水面的效应。从这里看,贾樟柯《世界》的“现实”太深沉和复杂,徐静蕾《梦想照见现实》的现实太高蹈和微妙。而《疯狂的石头》的“现实”正是当下我们在网上的博客和帖子中看到的,也正是我们所争议、不平和焦虑的。于是,《疯狂的石头》引发的议论和轰动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了。它满足了今天的“草根”实实在在的文化想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