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善良的尚奶奶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9/06 11:16   今晚报

  尚奶奶是河南人,原籍在河南省濮阳县的尚楼村。尚奶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的小脚。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学,只记得老人家的小脚还没有我的小手大。小脚走路自然会比较困难,但这并不妨碍尚奶奶成为全楼孩子们心目中最亲近的老人。

  “文革”当中干部下放,毛主席最新指示一发表,全国各地的城里干部就立即卷好铺盖行进在通往农村(当时叫干校)的路上。

  由于干部下放,全楼的长辈走得只剩下尚奶奶这一位长辈了。尚奶奶开始忙碌起来,每天拐着小脚把每个家庭都走几趟。白天,看看暖瓶里还有开水没有;晚上,看看门窗严不严或者取暖炉子的风挡是不是打开。在这种常规的巡视中她总能发现问题:比如,某家小三有一点打蔫儿,是想妈妈了还是没吃饱饭?没吃饱她去弄饭,想妈妈的话她就给你们讲几个故事。又比如某家老大的小脸发红,是感冒了还是大便不通?感冒了她去拿药,大便不通她给你喂上两勺从家乡带来的香油。再比如,谁家里取暖的煤球总是烧得夹生,她会从自家的煤池子里端上一簸箕好煤球为你换上;谁家窗缝漏风,她会取来自家的旧报纸为孩子们塞严。

  这些琐事对成年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我们最大十二三、最小七八岁的一群孩子来说,尚奶奶成了最为坚实的靠山。也不知是谁带了个头,尚奶奶的姓氏无形中被省略了,孩子们“奶奶”“奶奶”叫得比她自己的孙子还要亲。

  其实,我和尚奶奶还有更深一层的关系。因为我和尚奶奶的大孙女是小学同班同学,每天一起上学、放学。有一段时间我们中午一起回家吃饭的时候,她有奶奶照顾而我却只有自己。您想,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男孩在奶奶家的隔壁吃饭,奶奶无论如何是没法心安的。所以,我就每天都能得到奶奶的特别关照。

  后来,楼里的孩子们都慢慢长大了。上山下乡的时候,邻居的哥哥姐姐们分别去了内蒙古和黑龙江,还有的去了云南。他们的家长都会满脸信心地显示自己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即使流泪也尽量不在众人面前。但尚奶奶却不,无论谁在众人面前提到那些下乡的孩子,老人家都会立即淌下泪水说:“那小儿(或者那妮儿)遭罪了,让人心疼。农活哪儿干过啊?遭罪啦!”一边念叨着一边淌着泪水。

  若是有人说:“尚奶奶,那可是响应国家号召,是好事啊,您怎么还总掉眼泪啊?”尚奶奶就会坚决地说:“响应号召?响应号召也没说不让老辈子人念想俺那孩儿啊?我就是念想孩儿们!咋啦?”

  要是哪家下乡的孩子回家探亲,一定要去看看奶奶。那时候,奶奶高兴得能笑成一朵花,问这问那,零食一个劲地往你手里塞。她才不管你已经是七尺男儿或者大姑娘,在她眼里,你永远是她的孙子或者孙女。

  后来,尚奶奶越来越老了。因为担心城里人死后要被火化,就坚决地回到了她那生活并不宽裕的河南老家。

  再后来,当年的小伙伴回城的回城,上大学的上大学。等到我们的孩子都上大学了,聚会的时候还会每每提起那位善良的小脚老人。几次相约一定要开车去尚奶奶老家的坟上看看她,共同祭奠一下这位给过我们的童年多重滋养的善良老人。虽然每次都能得到热烈的响应,却都未能成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