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勇敢的广州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9/08 15:16   今晚报

  几天前,在广州工作的表妹打来电话,说在《广州日报》上看到一篇我写的文章。聊天中,问我月工资收入多少,我说“1600多元”。“那你呢?”她说“6000多元”。我听了很惊讶,就问她:“你是国家公务员,我也是国家公务员,为什么你的工资会比我高出三倍?”她笑答:“我们广州比你们贡献大呀!”

  广州真的“贡献大”吗?我在脑海里极力地搜索着两次去广州所留下的印象。

  第一,和全国所有的大中城市相比,广州的纪念碑和烈士墓最多。三元里抗英纪念碑、中山纪念碑、广州解放纪念碑、沙基惨案纪念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东征烈士墓、十九路军抗日阵亡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真是数不胜数。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同盟会举行的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次起义,就是在这里;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也是在这里。这么多的纪念碑和烈士墓,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广州人的确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第二,广州改革开放的步子确实迈得比较早、比较快。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第二天,广州的一家大报就发表了这样的社论:“改革是历史的趋势,是5000万广东人民的呼声!”从此,广州就开始起步了,“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更有人提出“先斩后奏,边斩边奏,斩而不奏”的口号。其他很多的改革“名言”,也都是出自广州。比如“摸着石头过河”,比如“看见红灯绕着走”,比如“顾客就是上帝”,比如“知识也是金钱”等等。所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广州堪称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广州的“勇敢”,来自于广州的“开放”。早在隋唐五代时期,广州就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一直到宋朝,都保持着中国第一大港的地位。到了清代,更是坚持一口通商83年之久。长期的对外开放,融进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信息。因此有人说,广州既有喧杂繁华的闹市,又有清僻幽静的场所;既给人以强烈的现代冲击,又保留了悠远的古代风俗;既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又释放着浓郁的勃勃生机。

  广州的“勇敢”,也表现在吃上。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广州人什么都敢吃。不仅吃蛇,而且还敢吃猫。这两样东西,在我们北方,当年是绝对没有人敢吃的。上个世纪60年代,在广州工作的舅舅回我们河北老家探亲,我就问他:“广州人真的敢吃蛇吗?”舅舅一笑:“有什么不敢?那可是一道好菜呢。”我一脸的茫然,到今天我才知道,广州人敢吃的东西多着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端上餐桌当成佳肴。

  当然,广州也有不少的“小毛病”。一是这里的建筑比较凌乱。老房多,路又窄,看上去不太美观;二是广州人缺乏方向感。那天我问火车站在哪个方向,几个表弟表妹竟有的说东,有的说西,有的说北,有的说南。三是老少都讲不好普通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州人讲普通话。四是生活小节很随便。穿着睡衣逛商场,蹲在大街吃盒饭,行人随便跨马路,嘴里总是叼牙签。

  传说有五位仙人,曾经骑羊而至,并送给广州人6枝谷穗,祝他们岁岁丰收,永无饥荒。如今,广州真的丰收了。但这到底是来自仙人的祝福,还是来自他们的勇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