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灵魂的盛宴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9/09 10:46   今晚报

  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乔富源先生的两卷本诗集,拿着沉甸甸的,有砖头一样的重量。读着淳淳的,有花一样的清香。我们顺着诗人奔涌的情感,走进诗人的精神家园,我们会发现:这诗,营造了喧嚣的社会中一块思想的净土,构筑了浮躁的世界上一个圣洁的灵魂。一个身居庙堂的达官显贵身上所流淌着的,是山野村夫的淳朴厚道善良真诚的本性。而这种村夫的本性,是人性中最伟大最尊贵的部分。这种伟大尊贵的精神本性,在她的生命本源农民身上,也因物欲的诱惑和精神的缺失而日渐淡化,却依然那么顽强地保留在高居庙堂的作者身上
,并且不断地用诗的语言来呼唤着灵魂的回归。这在物欲横流交易遍地的社会,是何等的不易。因其不易,也就愈显珍贵。因其珍贵,也就愈读愈有味道,愈读愈能体味到其中的甘甜与芬芳,犹如享受一顿丰盛的灵魂的盛宴。

  说乔诗营造了一块思想的静土,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其诗提倡与讴歌了纯洁高尚的志向。思考的空间里,没有孔方兄的倩影与美元大哥的芳容。字里行间,洋溢着远大的抱负与崇高的理想。诗言志。凡写诗者,无论古之豪放,昔之简约,今之明快,现之朦胧,都为心声之吐,志向之明。无志而言者,不是狂言,就是病语,不能称之为诗。这是作诗者的基本心态,没有这个心态,是写不出诗来的。乔诗也同样是这种心态下的产物。因此,读乔诗,先要读诗中之志。从其所言之志中,看诗的思想倾向与精神境界。那么,乔诗所言何志呢?《汉宫春》说:“有道是,沽上安居,胜却无数空谈。”《北戴河感怀》中写道:“何日除尽丑恶事,人间正道是大同。”《和平墙》写道:“但愿人长久,环球同炎凉。”《塑像前的心声》说:“但遂作者愿,世上无战场。”由此可见,其志在百姓安居,消除腐败,世界和平,人类大同。而不在个人的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表达的是以造福苍生为己任的抱负与理想,悠悠之心,唯此唯系。心无旁骛,思无杂染,是何等的清净。二是其诗表达了博爱的情怀。大千世界,皆可入诗。可以说是倾情于万物,撒爱于乾坤。而洋洋数百首中,大到家国天下,小到草木虫鱼。歌之神舟飞天,惜之夫妻相残。无一语之嘲笑讥讽,皆善意之苦口良言。无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全都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理解。像苏东坡一样,好像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以德报怨,以善度人,以爱待人。爱世间万物,爱天下苍生。微风之吹,草木之黄,国家之喜,家庭之悲,皆可触动情思,挥笔成诗。感情丰富,诗思敏捷。看到一对夫妻反目成仇而生杀机的报道,挥笔写了《读报寄语》:“昨日琴瑟和,今朝劳燕分。缘尽何积怨,情了怎留恨?尘世驿站多,风雨扬柳新。错爱也是爱,人间莫伤春。”看到山绿山青,写《草木赋》:“春来大山肥,秋去大山瘦。如此神奇力,几人言草木。”从这两方面来看,所言之志,所抒之情,是关爱苍生关爱草木的思想境界。称其为思想的净土,该不为过。

  说乔诗构筑了一个圣洁的灵魂,基于诗里对淳朴厚道善良真诚的伟大尊贵的人格守护。诗人居官几十年,肯定见过官场险恶,也肯定有过宦海沉浮。应当有过迁升之喜,也当有过失落之悲。然而所有这些个人的际遇,这些最容易入诗最容易成诗的情感,在几十年写就的诗中,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而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平和的心态,鲜明的爱憎,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人格。一是居庙堂之位,抱江湖之心。如《咏梅》中说“常在梅前费心神,赏梅如同学做人。不与群芳争春色,平平淡淡才是真。”《北戴河感怀》:“为官本是平常事,孤峰突兀何足取。”《七月赠诗》:“乌纱轻重何足虑,苍生冷暖诚恐惶。平生最识布衣味,怎敢朱门忘粟粮。”二是处权利之中,守是非之门。是那为是,非亦为非。不为权之欲而以非为是,不为利之谋而混是为非。这种以是非为界的人格,在《读史偶感》中写得十分明白:“文章千秋事,得失一寸心。莫为名利累,当以是非分。唯实不唯上,一理通古今。”《春日读书》中写道:“纵使诗卷遗江水,也不随波逐飘零。”表明了坚持原则的个性。诗中所构筑的这种心境与性格,在平凡中蕴含了伟岸,在普通中显示了圣洁。一个无染的灵魂,跃然于诗中字里行间,读后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我不懂诗,只能从诗的思想内容上,谈一点感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