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车文化”乱弹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0/02 10:51   今晚报

  1987年我在哈萨克斯坦看到那里的市场虽单调,但农民开着小汽车摆摊儿,不禁称羡不已。可是,如今家门口有几对农民工小夫妇,已开着新买的小卡车在收废品了。有统计说,5年来国人拥有汽车量增加1000万辆。这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上,自是了不起的一大进步。但,汽车数量在猛增,汽车文化也不能太蹒跚吧?

  所谓汽车文化,全世界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大多数人倾向一个说法,即“汽车
文化是人类在汽车的研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间产生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等。”这就是说,汽车文化,绝不仅是硬件方面诸如车质、车饰等等,更涵盖守法、礼让、环保、敬畏生命、绅士风度等法律、道德、习惯等文明层面的软件。如今,有些人似乎一开上汽车便飘飘然,自感“高人一等”,不停地鸣笛要路,只叫人让车,绝不车让人。其实到国外一看,老外不论穷富都有车,而且狭路相逢时,大多是把车速缓下来微笑着让行人先走。那种超载飙车闯红灯,斑马线上不让人,雨天溅人一身泥者极少。至于绝情到碰倒人再轧一下,“死了才好办”;交警依法干预时踩油门撞他,严重违法缺德至此,更是绝无仅有。显然,拥有汽车和拥有汽车文明是两回事。有一位县长晚上心脏发病,医院很近,县长夫人非要叫机关派奥迪来,不能坐他儿子已经拉来的架子车。奥迪车到,病人已一命归天。这就是虚荣心杀人了。相反,武汉一位副市长坐了几回公交车,一些实感使他痛下决心解决了一些交通便民问题。这种“坐公交当回老百姓”的做法,肯定有利于加强执政能力。至于开车人适当安步当车,“三高”便减轻;隔三差五来个“无车日”,污染就减少,更是不争的事实。

  说这些,绝非“要把皇帝拉下车”。而是说,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号称人类的命脉的水,不是既有水利也有水害吗?人类的智慧在于扬其利、抑其害。汽车是兼有零部件以万计、保有量以万万计的综合性、高科技、大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其产业链渗透到广泛领域,成为一种改变世界、推动全球化的机器,强国富民必须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但,汽车带来无比的方便,也带来尖锐的挑战。如今国人每百户家庭才拥有汽车三四辆,年死十万人的

车祸,以及污染大、油耗高、堵塞多、存车难等等难题,已很惊人,假如有号称“轮子上的国家”美国人拥有汽车量的一半,是何情景?
和谐社会
讲究绿色GDP,社会和公众倘不积极地培育富于人文精神的汽车文化,闹得积习难返,那得花多少学费呢?而那些学费都是由数不清的财富、血汗和生命构成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