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一鸣的画展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0/16 02:22   今晚报

  孩子过些天就满十八岁了,父亲说:“儿子,这个生日怎么过?”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您给我办个画展吧!”父亲高兴地答应了。这个孩子叫张一鸣,两年前考入天津工艺美校,也是这一年,父亲顺利地考进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成人国画班,圆了他年轻时的梦。或许是父亲文墨爱好的熏陶,孩子很快就痴迷起山水画来。课余常到国画班旁听,爷儿俩便成了同学,一块听课、一块画画、一块切磋,不时还逗上一两句“咳嗽”,成了国画班的特色风景线。一鸣常拿些他临的画让我看,他的勤奋让我欣慰,也让我感到困难。我怎么说才能
使他明白呢?因为从根本上说他还不懂得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特点。尽管能画出形体、层次,但其构筑起来的不是中国画自身的笔墨关系。就好比用唱歌的方法唱京剧,尽管词句没错,但缺少京剧的腔韵板眼,因此不能说是京剧。我知道他要克服以往素描、水粉学习中已经形成的观察与绘画方法的定式与惯性,完成绘画语言的转换,有着一定的难度,且需要一个“悟”的过程。除了鼓励的话外,我告诉他不要光满足于画“大效果”,而是要用心去分析,形成这种效果的笔墨关系。要一笔一画、一树一石,踏踏实实地临。半年多后,爷儿俩又夹着一大捆子画来让我看,打开捆子让我不禁惊讶。眼前的这一幅幅画再不是那光溜溜的笔道与纷杂无序的墨团,看得出他理解了线的内涵,懂得了用笔运墨的基本方法,面对他长足的进步,我在想这个正值青春好动的小伙子背后付出的该是怎样的心血与坚韧,辅导老师们的艰辛也可想而知。

  一鸣要办个展了,消息传开后,着实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同学中有的惊讶,有的羡慕,也有的讪笑后哼一声“傻帽”。教务的老师说这事研究研究,系里的老师觉得突然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是的,多少年来学校里还没给一个中专学生办过什么“个展”,然而很快大家便意识到:这是件太需要的好事,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人才竞争的激烈是大家的同感,然而在培养人才的校园里,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厌学风气却在一部分学生间蔓延,对此老师与家长们感到忧心忡忡与无奈。

  一鸣的画展就画而言也没什么,不过是些临摹的习作,然而其深层意义又不止于画,它体现出一个(些)青年的追求,展示出一种刻苦进取的精神。画展为我们开展学生教育、子女教育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思考。我祝贺他的画展开幕,更诚恳地希望这个展览不是一片随风而去的云朵,而是他一生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个亮点。由此我期待着他的第二个、第三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