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科技辅助破案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0/28 09:15   今晚报

  左芷津对笔者讲了一件发生不太久,很快破掉的案子。

  6月29日凌晨2时,朝阳区某小区发生一起命案,一男一女被害家中,案发现场窗外立有一架梯子。屋内满是血迹,血型化验结果证明,除了两名死者,现场还有第三种血。综合现场痕迹,左芷津作出第一判断,这是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

  拥有第三种血型的人应该就是嫌疑人。通过对血流的不同性状——滴血、溅血、蹭擦血等的痕迹判断,嫌疑人大致是右手掌心与手腕相交处受伤。受伤过程极有可能是持刀杀人瞬间,刀突然脱落,划破手掌。按血流情况看,估计伤势不轻,应该会到医院治疗。以上是左芷津从现场读出的内容。

  根据这一现场勘查结论,侦查员立即在北京各

医院布控,寻找右手伤者。当晚,传来消息:嫌疑人已在某医院落网。

  “他受伤位置在哪儿?”左芷津问侦查员。

  “右手掌心与手腕相交处,他说作案时刀掉了,自伤。”侦查员回答。

  有点神奇。

  还有一起用数字化声纹识别技术侦破的案件。四年前4月的一个凌晨,北京市郊区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一名路人被撞成重伤,虽经医院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已成为

植物人。尽管肇事逃逸车主刘某很快被抓获,但他矢口否认自己曾撞人逃逸,指认其外甥张某才是肇事逃逸的元凶,但张某早已不知去向。

  警方将张某上网通缉,2005年6月,安徽省警方将嫌疑人张某抓获。张某到位后拒不承认车是他开,人是他撞。张某说事发时是他的舅舅刘某在驾驶汽车。由于刘、张二人互相指认对方,现场又找不到其他目击证人,使案件侦办陷入僵局。在肇事三年后的闹市大街,想找到指纹、足迹、毛发等对破案有用的证据,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一个月过去,张某的母亲(刘某的姐姐)向警方提供了录有她同弟弟刘某对话的录音笔,内容涉及交通肇事逃逸过程。如何确定与张某母亲对话的人是谁?左芷津带领同事对声音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从送检录音中找出犯罪嫌疑人刘某话语间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投案自首”、“驾驶本”等几个关键词,将这段录音与审查刘某时刘谈话中出现的相同词进行技术比对,最终得出同一认定结果。据此,警方将真正的交通肇事逃逸者缉拿,依法领刑。

  利用高技术进行刑侦,除了以上手段,还有“攻心为上”,也是左芷津所乐道的科技辅助手段。他很早读过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的书,对于心理学在侦破技术上的表现,他总结出两点:一是用心理学知识在现场勘查当中,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发现其行为轨迹;二是充分发挥

心理测试的作用。

  心理测试考察的是心理状态的外在反应,即生理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测谎”。左芷津认为,预审人员就是活的测谎仪,整天都在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若把心理测试和预审专业结合起来,把科学常识和人的状态结合起来,还能有效防止刑讯逼供。

  于是,他便把这种经验普及到了全北京的预审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刑侦总队分十批次专门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了全市的700多名预审员。

  左芷津说,相对于警察自学的个体行为,有组织的培训计划则是警队领导者必须开展的重要工作。而这种专业培训,应该是警务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