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作秀的祖宗是贾岛 | ||
---|---|---|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02 00:15 北京娱乐信报 | ||
鸟宿池边树?熏僧敲月下门。两句诗十个字,贾岛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定稿。穿过时光隧道,假使贾老先生到了今世,或许这诗人的资格就给推敲掉了。 堂堂文坛巨将,两字之吟耗三年,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虾米菜鸟之流尚可原谅,贾老先生是大虾级人物,如此还能有领军的资格?质量的好坏姑且不究,要批判的是贾老先生的码字效率。 你毛笔字写得慢不假,但你可以笔走龙蛇,长卷狂草呀,一天不写个万儿八千的,也得有千儿八百的吧,总不能三年吟两句呀;你文思不到,有谁妨碍你参照祖宗兄弟的文章了?人伺牛换成牛伺人不就灵感了吗,你搜肠刮肚的,一个人的智慧比得过拿来主义?你算了吧! 你表面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实是在那独自徘徊,说明你为人性僻耽佳句;文章是给人看的,整通顺了就行了,通俗才耐看嘛,单你讲究,不自个儿清高吗?贾老先生如不老老实实承认这些,那就还有一种可能,称做作秀。 两句三年得,不得了啊,这是什么样的诗句啊,大伙谁不翘首以待呀;何况,为了这两句诗,老先生还专门凑机会假似冲撞了一品大员的车驾,轰动得很嘞。 这样的去想,治贾老先生消极怠工还是轻了的,完全可以吊销诗人资格或处以下岗。落后就要淘汰,贾老先生在目前的这座文字森林里确实显得有点老态龙钟,落伍了。 莫言五十多万字的《生死疲劳》,四十二天就付梓出版;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和《一个女人的史诗》,短短两个月一气呵成; 石钟山先生在上海书展现场自曝《特务037》只用了十二天; 网络写手萧浅说一天写个五万字也没什么不可能。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天敲几千上万字的文章,转眼贴上网页或变成铅字传遍四海,经受读者和市场的考验,实在是件快意之事。 写作者游走在文字的边缘,想象力一旦活跃起来,下笔便会若滔滔江水?熏绵绵不绝;偶尔有些超常规的发展,也在情理之中。作品来源于生活,本是一蹴而就的事;你贾老先生三年为两句,连推敲的生活常识都这么难琢磨,你不汗颜还能有什么话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文章就是巧匠手下精工刻镂、悉心打磨的工艺品,从雏形初现,到登场亮相,必然要经过心血和时间的浸润、养护、漂洗;获得速度就意味着效率,就标志着恣肆汪洋的才华。诸如《谁动了我的花内裤》之流,即便文字上差些火候,有点缺失,但源于“智慧”的标题和丰富的“内涵”,不也一“俊”遮百丑吗。 慢工未必出细活,实在不行,再辅佐些身体某些部位的行为艺术,就完全可以达到直通车的效果。贾老先生错就错在过于看重了推与敲,其实完全可以用摸呀、抚呀什么的,不就是开个门吗,有那么烦吗?可惜贾老先生不会这些。 葛富 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