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华世奎与吴昌硕是师兄弟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07 10:49   今晚报

  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国画家、篆刻家、文学家吴昌硕(1844-1927)系浙江安吉人,他虽然一生基本活动于江、浙、沪一带,但在有数的几次北上中,却几乎每次必至天津。关于吴昌硕到过天津,《安吉吴先生墓志铭》载:“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知州摄安东令”;《吴先生行述》载:“壮年服官江苏,由佐贰叙劳,累转至直隶州知州”;《吴昌硕年谱》载:“(1883)元月初,因公去津沽”。根据目前掌握资料得知,吴昌硕40岁至67岁的27年间曾六莅津门。

  1883年,40岁的吴昌硕“奉檄进京放检”时来到天津,这是他首莅津门。在津期间他拜访并求学于杨光仪。杨光仪(1822-1900)字香吟,晚号庸叟,举人,祖籍浙江

义乌,在津设塾授徒,曾主讲辅仁书院,当年天津士子,多出其门。吴、杨结识后,吴昌硕曾作《赠杨香吟先生光仪》,诗曰:“风雨数椽尘不到,琅玕一片手亲锄。先生长物钱难买,海色天空照读书。古城隅绕三津水,问字云亭数往还。观海此行真不负,瀛洲以外几名山。”杨光仪亦作有《安吉吴仓石俊少尹芜园图》诗。“问字云亭数往还”足以说明吴昌硕曾是杨光仪的学生。1885年,吴昌硕曾作《怀人》诗,第二首便是《香吟》,诗曰:“蓟北诗人不可群,庾开府亦鲍参军。碧琅玕馆无多地,容得海风吹白云。”《怀人》诗共17首,除杨光仪一人为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天津,其余均为江、浙、沪一带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如杨岘、金树本、杨伯润、陆恢、顾潞、施为、施裕升等,可见杨光仪在吴昌硕心目中的地位。

  1899年,56岁的吴昌硕五莅津门。他此次在津的时间较长,曾多次到东门里拜访华承彦。华承彦字屏周,斋名格屈轩,著有《周易古本》,收藏碑帖等。华承彦系华长卿之弟华长治之子,华世奎之父。华家祖上以盐业发家,至华长治时还领有来安、荣城两地盐岸,到华承彦时又益以天津、武清行盐口岸。家世富饶,在东门内建广宅深院,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高台阶华家”。时称华承彦为“老华五爷”,他交游广泛,带“屏周”上款的团扇、折扇书画作品,多出自李鸿章、李鸿藻、张之洞、翁同和、潘祖荫等。

  吴昌硕曾作《华屏周承彦赠诗即答》,诗曰:“君问苦中乐,我弹弦外音……七十二沽水,交情同此深。古砚浑不浅,讲《易》听森森。”华承彦不仅赠诗吴昌硕,还赠印章石料。吴昌硕在两方石料上分别刻“吴昌硕”、“吴俊之印”,边款也分别刻道:“天津华屏周赠此石,刻于格屈斋中,光绪己亥(1899),苦铁”;“屏周名承彦,格屈斋中其治《易》处也。五月十日,苦铁又记”。他还在华家欣赏石鼓文的拓片后作《临石鼓文》,题道:“临天津华氏格屈轩藏本”。由此看来,吴昌硕与华承彦之间的友谊似应早于1899年。

  华承彦膝下只有一子,即华世奎。华世奎(1864-1942)字启臣,号璧臣、思暗。1879年,华世奎入泮,1883年考中举人。华承彦对少年时期的华世奎要求严格,上午背书,下午习字,后从杨光仪学习诗文,这为华世奎日后考取功名打下了坚实基础。

  吴昌硕千里迢迢北上至津“问字”于杨光仪,华世奎则近水楼台承受杨光仪教诲。由此可知,二人应为师兄弟的关系。论年龄吴昌硕年长华世奎20岁,似应为师兄。但吴昌硕“问字”杨光仪时是1883年,而杨光仪指导华世奎时应在1879年华世奎入泮前,所以华世奎应为师兄。杨光仪门生众多,出类拔萃者北为华世奎,南为吴昌硕。华世奎不仅书法出众,而且位居高官,到1900年就已官居三品。吴昌硕在1900年之前虽曾任七品县令,但辞官后致力于书画、篆刻、诗文,声名鹊起,崭露头角,这让杨光仪在世时是何等风光。1900年后,吴昌硕艺术日臻成熟,书石鼓文独步一时,以书入画独具面目,篆刻也独辟蹊径,成为后“海派”代表人物。而华世奎退隐后,对天津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很大,主持“崇化学会”、“城南诗社”和文庙工作。他拒绝敌伪政权的拉拢和利诱,外出坐车必拉严布帘,说不愿在中国街道上看到日本侵略者,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清朝遗老。如杨光仪在九泉之下有知的话,会更让他感到欣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