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揭开互联网上的心理陷阱(二)慎对“爱心陷阱”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09 00:30   北京娱乐信报

  【关注】

  网上多“爱心陷阱”

  互联网上的怪事多,难事多,能够贡献我们自己的爱心的机会也很多,各种捐款、慰问的机会更多了。我建议你不要轻信互联网上的许许多多的公益活动,因为,那些非官方
的民间行动有很多都是有着心理陷阱的。

  上个世纪90年代,众多美国的网民突然被一位不满周岁的女婴吸引住了,这个女婴居住在佛罗里达州,从刚出生就不断生病,住院次数超过300次,各种手术进行了10次之多,小女孩看了很多医生,但都被告知是不明疾病,难以诊断。

  结果,小女孩的盲肠、胆、小肠、肝、脾等器官都做了手术,胃做了移植手术。在广大网民的热心募捐和慰问之下,小女孩的手术在一个一个地进行,小女孩的单身母亲由此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善款。小女孩每次住院都有网民到

医院去看望,每一次动手术,都有关心她的网友去信鼓励和慰问。不少网民说,自己参与了帮助这个小女孩的行动,自己的心灵就会受到洗涤和升华。

  【分析】

  替身患病综合征

  但是,这场热心的互联网公益行动最后还是破灭了,一个医务人员勇敢地揭发了事实真相,原来女婴的母亲故意给自己的女儿吃有损健康的药物让其患病,然后用这种方式诈骗善款。最后,警方逮捕了这个单身母亲,以涉嫌虐待未成年儿童而起诉她。又给小女孩指定了资深的医生看病,结果很快就痊愈了。

  心理学家们非常关注互联网上的这个事件,这位佛罗里达州的单身母亲的行为说明她患上了典型的“替身患病综合征”,把自己的子女(替代人或者物)患病,还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去博得社会的关心,从中谋取不义之财。任何说谎和欺骗的行为都是有着病态的心理动因,我们进入了互联网之后,务必提防这种“替身患病综合征”的人,距离他们名为“募捐”行动——实则是心理陷阱——越远越好。

  王光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