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天象皇历盛于唐宋(图)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14 09:36   今晚报

  

  老皇历中的“人生春夏秋冬图”等

  中国历代王朝设有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与机构,《周礼》中记载的“春官”、“地官”、“夏官”的职责就与历法有一定的关联。后来,秦朝设太吏令,唐朝有太吏局,宋朝、元朝为司天监,明清时代则改称钦天监。秦汉“日书”实际上就是历书的雏形。据报道,2000年初在湖北省随州市北郊的西汉墓中出土了距今2000余年的78支竹简,上面记录有关于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等古代历法的内容。

  历史和考古学家认为,真正的历书产生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它受日书的影响,分为12册,每月1册,一天一页,记载日月、国家、朝廷的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等。鉴于历书事关重大,唐太宗在大和九年(835年)的时候下令编制《宣明历》,并亲自审定,成为中国皇历的开山之作。《宣明历》对日月、时辰、节令均有详细的记载,为官印正统历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僖宗乾符四年(878年)及中和二年(882年)的两本历书,现藏于欧洲一家著名的博物馆,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刻版历书。

  据《唐语林》载,僖宗时代的民间就有人在岁末抢先一步发行的私刻历书,且加印有择日、星相、卜卦等五花八门的内容:“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板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末奏颁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另外,通过近年出土的40多卷敦煌书卷可知,在唐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约798-983年)的180多年间,历书也有用毛笔书写并装裱成轴的,其中涉及民间生活的许多内容,不像官方监印的。

  进入宋代以后,历书得以广泛普及,其缘由有这样一段传说:北宋时有一位考官在批阅试卷时发现不少考生把日子写错了,查明原因后得知,原来有些学生日夜苦读,只是通过天象来计算大致的时间,这位考官因此特别奏请朝廷向学子们发售历书,以准确掌握时间。

  宋代印刷业发达,以开封、杭州、建阳、成都等地为最盛。

福建建阳榕树繁茂,盛产竹纸,大小书肆如林,他们刻印的包括历书在内的各种书籍驰誉八方。当时,虽有不得私印历书的严格律例,如南宋宁宗时对盗印者已定处“杖一百”之罪,但更实用的通书(皇历)方兴未艾,在民间尤其是偏远地区流传。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官印皇历的发售量高达300多万本,平均每4户就拥有一册,官方收入颇丰。同时代的私造历书也有发展,并逐渐产生了理论本和实用本之分,后者更切合百姓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浅显易懂,受到欢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