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口味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16 10:21   今晚报

  翻读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一则随笔让人暗自发笑:“关中无螃蟹。元丰中,予在陕西,闻秦州人家收一干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有病疟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差。”

  先前,关中无螃蟹,大约也便未尝过螃蟹的美味。这倒不奇,奇的是因螃蟹形容恐怖,便将其崇为神物,用以吓鬼避邪。难怪沈括挖苦一句:“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试想,鬼若识得其为螃蟹,美味也,便非但不会吓跑,反会招来群鬼,常来索要,岂不弄巧成拙。

  其实,螃蟹形象不佳,吓坏的不独关中人,便是到处有螃蟹横行的江南水乡,古时也未必对这怪物情有独钟。同是宋人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中写道:洞庭湖上那时,“江蟹大而肥实,第壳软了,渔人以为厌,自云:网中得蟹,无鱼可卖。十年前,土人亦不甚食,近差珍贵”。洞庭湖边打鱼之人尚厌肥蟹,更不用说从未与蟹谋过面的北方人了。后来,不知谁竟冒了生命危险,先尝了一只螃蟹,得知味道不错,为人类餐桌上增添了

美食品类;这也让后来的鲁迅先生赞叹不已,夸这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勇敢和无畏,把这种精神看成了人类前进与发展的推动力。不过,我倒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绝非关中人,却是真的。

  沈括在关中当过几年官,或所见为真。不过这已是近千年前的事了,时过境迁,如今关中虽仍不产蟹,食蟹人之众,却未见得逊于外地。

  我小时记事,距今也不过五十余载,关中人甚少见过海产,也就不多吃鱼虾一类东西。乡下人常说的话是:“羊肉膻、牛肉顽(难烂),想吃猪肉没有钱。”过年逢节,无非是牛、羊、猪、鸡的肉类,除此,也就是豆腐青菜一族 。

  我上高中,在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学校门前有一方水塘,本是涝池,清除杂草,略加美化,便成了县城唯一一座湖泊。湖里养着鲢鲤一些鱼类。一次,飞机给棉田打药,误投到湖里,鱼们便一齐翻起了白肚皮。乡下人得知,便纷纷去捡那鱼拿回家来吃。可是,我们村子百十户人家,厨子师傅也有两三个,却没人知道如何做鱼。正好有一位曾经走南闯北的人,见多识广,说是鱼要清蒸。捡了鱼的人便将鱼剁巴剁巴,蒸馒头一般,架火上了蒸笼。也不知蒸了多少时间,想想也该熟了。打开笼屉,那鱼肉白花花亚似细面馒头。拿来一尝,不香不甜不咸透着一股腥味。口粗的人醺点盐,当馒头嚼了;口细的人愣是咽不下去,将那好端端的鱼肉喂了猪。

  “食无鱼”,当年怕只是南方人的牢骚,北方人无这口味,也就享不了这口福,自然也就不会有关于鱼的联想和思念。

  不惯河鲜水产,非独关中。上世纪60年代末,大学毕业适逢“文革”,就到宁夏去种地,名为“接受再教育”。宁夏自古被称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但那里人当时于鱼似乎兴致也不高。当地人告诉我们,60年代之前,当地人不吃鱼,后来,上海等南方“支边”的职工一来,鱼才上了市场。到了春天,乡下人摸一草筐鱼,五毛钱连同筐子都给了人。春天一开河,很快,鲇鱼要摆子。我们在黄河支流的水岸边,挖一个鲇鱼窝,用手将窝边抹得光光溜溜。第二天早晨,准会有条大鲇鱼在那窝里。运气好时,能捉到二三尺长的鱼。秋天,稻田边的水沟里半尺长的鲤鱼跳跳蹦蹦,不大工夫就能捉满两桶。

  人的口味,决定于习惯;习惯则和人生存的条件与环境,紧密相关。

  我的家乡人过去杀猪,只要正肉,什么头蹄里物之类的下水,都送给杀猪的师傅当了工钱。至于鸡鸭一类,没听过谁家还会吃那肠子、爪子,恶心!这既是习惯,也是口味。

  我在工人出版社工作时,全国总工会的一些老同志说起当年他们到河南去下五七干校,当地老鳖很多,但是老百姓不吃这玩意儿。干校的人可就得意了,天天捉“王八”吃。吃就吃罢,还想夸当地人几句,说:“你们这里王八真多!”农民心想,这不是骂我们吗?便不假思索顺口甩过来一句:“过去可没有,不知从哪儿来了这么多!”干校的人一想,得,这不回给咱们了吗!连忙解释:“误会!误会!”这虽是笑话,但北方许多地方不喜食水生物,却很普遍。

  南方人近水,鱼鳖虾蚧,都是鲜物。食性杂,口味宽,所谓“四条腿的不吃板凳,带翅膀的不吃飞机。”极言其厉害!我有一次去海南岛,主人请吃“山珍”,端上一盆“红烧黄鼠狼”。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我只瞪着眼看,未敢下箸。

  用南人北人比较口味,有时太笼统,容易一概而论。但大的口味趋势不会错。地理、气候、物产以及富裕或开化程度,都制约着一个地方群落的饮食习惯与口味。

  改革开放之后,全球一体化,全国更是一体化了。

川菜的香辣以不可挡之势,东剿西杀,南征北战,如今,天下何处不食辣!
粤菜
把广东人的生猛海鲜已推及到穷乡僻壤。至于咖啡牛奶,面包奶酪一些洋玩意儿,早已成了许多中国人必备的早餐。

  饮食虽有差异,口味亦多个性。但有一句话包含着异中之同,即:“舌之于味有同嗜焉!”共同的标准是:好吃,有营养,与人体无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