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三访沙家浜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21 09:36   今晚报

  沙家浜在常熟,常熟与太仓相邻,仅一个小时车程。记得《沙家浜》唱红全国时,我就想到邻县的常熟去实地看一看沙家浜。那是70年代时。结果很是使我失望,当时沙家浜与我家乡太仓的乡村并无多少不同。我生出一种感慨: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

  90年代初,我第二次去沙家浜。嘿,感觉大不一样,有了春来茶馆,有了江南水乡特色的街道、店铺,还有了穿越芦荡的小船。小船在曲曲弯弯的河道里穿行,两岸是密密匝
匝的芦苇,那感觉有点进了青纱帐,虽说土了些,不过颇有几分野趣。但游客寥寥,沙家浜的知名度还没从舞台转化为旅游资源。

  芦荡上来,在春来茶馆喝了一壶茶,品茶清淡间,阿庆嫂的姿色,阿庆嫂的机智以及阿庆的行踪,阿庆的归宿等等成了游客轻松而聊博一粲的话题。对沙家浜日后能不能红火,各人各说。

  去年,第三次去了沙家浜,哇,沙家浜鸟枪换炮了,已成了颇具规模的旅游区了。造起了高大的纪念馆,竖起了沙家浜碑亭等,正规了,气派了,有游览的芦荡,有留影的景点,有了解历史的场馆,有凭吊、缅怀的所在,有喝茶的春来茶馆,有

美食的店铺。总之,游、购、玩、食、宿等等一应俱全,已具备了接待批量游客的能力,可以说是做大做活了。

  一部文学作品,或一件艺术作品,火了一个景点或知名了一个地区,这样的例子能举出不少。最现成的例子是英国人詹姆士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使得我国云南迪庆成为了全世界游客向往的伊甸乐园——香格里拉。还有陈逸飞的油画《双桥》,促使昆山的周庄成了日进斗金的旅游品牌古镇。沙家浜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经典品牌之一。

  记得两年前,有位作家在《江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戏说沙家浜、戏说阿庆嫂的小说,精明的沙家浜镇领导人作为一个契机,抓住不放,吸引了全国不少读者的眼球,还因为新四军老战士老革命的介入,有效地调动了媒体的积极性,结果变坏事为好事。

  后来的电视剧《沙家浜》的投拍,也是波折几起,使得沙家浜之名在各媒体上反复出现。沙家浜的成功说起来得益于文牧的剧本,得益于当年样板戏的普及,但光有这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君不见许多省市、村镇守着老祖宗留下的数百年数千年的文化遗产,无价宝贝,并没有吸引游客,并没有红火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沙家浜人精明的,是值得学习的。在沙家浜火红的背后,有许多经验可总结,有诸多启迪可借鉴,就看作不做有心人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