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一套新书仪如何 | ||
---|---|---|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21 09:36 今晚报 | ||
书仪,是古时候供人们写信时模仿和套用的参考书。据研究,它最早出现于魏晋。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书《月仪帖》以法帖形式流传至今,被一些专家称作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种书仪。北宋司马光也曾撰《书仪》。 书仪的出现,与士庶之间信函往来频繁有关。其作用十分明显:分门别类,叙述周详,对号入座,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一定的礼仪规范,如称谓颂词、启禀、问安 1900年敦煌石室遗书被发现。其中书仪写本一百余件,撰写时间从武则天执政时期至五代沙州归义军曹氏执政时期,延续近三百年。西晋以后,书仪的编撰经历了由多到少的演变过程;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尺牍汇集类读物大量刊行。 一位哲人说过,发思古之幽情,往往是为了现在。那么,“现在”怎么了?人们不重视写信、不会写信、不愿写信,已不是个别现象。大学本科生给家里写信信封上写“爸爸收”,硕士生给全国第一大报总编辑写信信封上写“××总编敬收”、书信抬头称“愚兄”,大学副教授给父亲写信信末不写“敬”不写“上”却写“示”,洋相笑话,不一而足。 我国自古有重视写信的传统。写信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古谚语有云:“汝无自誉,观汝作家书!”清代黄宗羲认为:“至文不过家书写。”就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笔者上小学二三年级时,老师在教授算术、语文的同时,还教如何写信,我的学兄学弟至今都还记得“芳庭吾儿……”的起首语。想起来,这应该是笔者书信文化的启蒙,书信情结的发端。 书信被冷落的原因,当然是电信业的飞速发展。“电信”还嫌不够,如今又有“电邮”。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十几年前,电信业起飞之际,有关书信文化的书籍寥寥,难寻难觅;如今,尺牍汇集、书信选本琳琅满目,长销不衰。 民国初期书仪类读物甚多,诸如《新撰学生尺牍》、《初学尺牍指南》、《写信速成秘诀》、《政界尺牍大观》、《分类普通尺牍全璧》、《共和最新普通分类尺牍大会》等等。或分官界、商界、学界、闺阁、家书、通候,或分称呼类、家书类、商界、通候杂类、学界、女子尺牍类等。有的不仅有去信,还附有回函,礼尚往来,有应有答,自成一体。《写信速成秘诀》则分“写信规则”、“写信款式”、“写信资料”、“写信体格”、“写信种类”等五编,每编再分列细目,似抽丝剥茧。临池时得此助益,自有左右逢源之妙。 为此,笔者敢问:编一套新书仪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