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汉语频道 > 正文

棒喝时代:“国学”之沉渣泛起 危害性不得不知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1/29 19:00   东方网

  作者:陈云发

  近年来,“国学”这个本是散发着旧时代气息的名词,已俨然成为了一个时髦的名词,不仅在某些土壤上忽然冒出了一些当代“国学家”,而且大学还成立了“国学院”,“国学”大有越来越吃香的趋向。

  不过,亦有知识界人士对此不以为然。今年6月28日,舒芜先生在《文汇报.笔会》副刊上发表了《“国学”质疑》一文,根本否定了“国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的存在资格,认为它不过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

  舒芜的文章发表后不久,该报于7月24日发表了蒋国保的《为“国学”正名》一文,文章作者是肯定有“国学”存在的,他以章太炎、马一浮、钱穆等人对“国学”的阐述为例,认为:“晚清、民国学人所谓“国学”,固然不是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但也不是像舒芜先生所断言的,只是特指儒家学术,应该说它是用来统称中国传统人文科学范围内的学术。”

  老实说,看了两个人的文章,我比较倾向于舒芜先生的说法。其实,对“国学”这个概念的阐述,从来就是各种说法都有,一曰国故说,新版《辞海》称:国学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二曰局部传统学术说,此为章太炎先生心目中的“国学”,一般泛指传统固有的经学、史学、诸子学、小学(文字学)等。三曰泛传统学术说,以钱穆为代表,他著《国学概论》,将“六经”、先秦诸子、魏晋清谈、两汉古文、宋明理学清代考据等均归入“国学”。四曰儒学说,谈“国学”必谈经学,也就是孔夫子、孟夫子那一套(老子、韩非子、墨子是不入此流的),而所谓崇尚古文化、提倡“国学”,最后都归结到尊孔读经,这是当代新“国学”派的观点。五曰传统文化说,将“国学”作为一个筐,凡是古代的文化,包括儒家学说、诸子百家、道家佛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诗词音律、戏剧文学,乃至八股制艺等都一概称之为“国学”,这是个大杂绘国学观,当今某些“国学”家就是这么来实践其“国学”理想的,从大学国学院,乃至近期在上海爆出的非法学堂“孟母堂”,大抵都是这类“国学”在实践上的尝试。

  蒋国保先生在7月24日发表的《为“国学”正名》,意在驳斥舒芜的《“国学”质疑》一文,他认为“国学”是存在的。蒋氏为反驳舒芜先生对“国学”极具杀伤力的评判,遂举出钱穆、马一浮、章太炎三位“国学家”之论断为例,但我读了蒋文后,反而更觉“国学”概念的不可靠。因为依蒋先生之文章的叙述,钱穆、章太炎、马一浮三位前辈对“国学”的界定亦大相径庭。章氏的“国学”局限于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而钱氏之“国学”,则重在“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他在《国学概论》中讲的是孔子与六经、先秦诸子、嬴秦之焚书坑儒、两汉经生经今古文之争、晚汉之新思潮、魏晋清谈、南北朝隋唐之经学注疏及佛典翻译、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等,实际上钱穆的“国学”即中国古代学术史,与章氏根本不同。而马一浮界定的“国学”,则变成了“六艺之学”,所谓六艺,即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实际上是指六艺为中心的经学。所以,三位所谓的“国学大师”,对“国学”的界定都不同,则所谓的“国学”,还有资格成为一门正规的学科吗?至于胡适的“国学”即“国故”说,那是他纯粹玩弄的一个文字游戏,是为了对抗马列主义学说的传播,已经超出了学术范围。

  正因为这样,清末民初的“国学”论一起,由于其本质乃尊孔读经、维持旧秩序、反对科学、民主,所以“国学”的名声便很不好。鲁迅先生对“国学”深恶痛绝,他在《“以震其艰深”》一文中说:“上海租界上的''国学家'',以为做白话文的大抵是青年,总该没有看过古董书的,于是乎用了所谓''国学''来吓呼(唬)他们。”(见《热风》)他又在《所谓“国学”》一文中对“国学”予以了声讨。指出上海滩上的所谓“国学家”乃一批“暴发”者,“一是商人遗老们翻印了几十部旧书赚钱,二是洋场上的文豪又做了几篇鸳鸯蝴蝶体小说出版”(见《热风》)。而这些“国学家”其实是“学了盐贩茶商”,他们之所谓“国学”,乃是“拆白之事”而已。

  其实,当今“国学”之沉渣泛起,实际上是反映了应当如何对传统文化的问题。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中国之所以能屹立了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要弄清两条:一是传统文化并非单指六艺、经史、理学等那一套,而是范围更广泛的古代文明,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例如从未被“国学家”们列入“国学”的《孙子兵法》,难道不是中国之学?我们不能一讲继承传统文化就首先局限在尊孔读经的儒学上。二是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我们应当釆取有条件继承,即批判地吸收,不能全盘吸收,因为时代在发展,古代的文明是封建的生产关系上产生的,它不可能再代表当今的先进生产力。现在,科学在当代文化文明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社会的发展亦应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如果我们再把古代的儒学、经学、理学那一套捧上天,企图借复古来改变社会、重塑人的思想和观念,肯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试想,如果像已被查处的“孟母堂”那样去搞私塾教育,只会背诵古文,则我们的孩子在当今社会还能生存立足吗?

  现在再回到“国学”这个概念。综上所述,可知“国学”实在是个混乱的大杂绘,如果说,章太炎、钱穆提倡“国学”的时代,现代意义的学术分科界定尚不明显,所以他们才会误把几门不同的学科硬归入“国学”的话,那么,当今社会的社科学术分科越来越细、也愈益清晰的情况下,“国学”这样的错误概念就根本不应该再存在了。如果以钱穆的“国学”概念来套今天某大学的“国学院”,则便应成为“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学院”,这不是笑话吗?而听说今天某大学的“国学院”,其实提倡读经、论文、诸子百家、诗词乐剧都读,实际上不过是学习传统的文化学术而已,我们现在大学里已有中文、音乐、戏剧、哲学等专业,亦有文学史、古典诗词、古汉语等学科分支,甚至还有诗经、论语、老庄哲学、程朱、王阳明等极专业的研究,又何必再打“国学”这个旗号?这总会使人生出故弄玄虚的联想。

  而最可虑的,则是有人可能会在“国学”的名义下,再搞“尊孔复古读经”那一套,如当年鲁迅批评的那样。也有人想借鉴新加坡“经验”、用“新儒学”来重新构建当代中华道德秩序,于是便嚷着要兴“国学”,其最大可能便是又把“四书五经”这类东西捧到不适当的位置,这些都是要不得多的,常常会导致思想观念上的走回头路。大力提倡“国学”的危害,亦即在于此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