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君子三惜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01 14:27   今晚报

  近读《明史·周新列传》,“君子三惜”的劝谕之言,令我感慨良久。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除少数极富天赋者外,一般人生下时的智商是相差无几的,孰聪明,孰愚钝,全靠后天的学习。“此生不学”,之所以“可惜”,是因为他学不到知识,学不到技术,学不到
科学,光靠个人极为有限的经验生活,视野狭仄,思维闭塞,是无法融入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的,“落伍”便是那些“此生不学”者的最终归宿。“此生不学”更为“可惜”的是,他无法走近真理,以真理清心明志,弃恶扬善,使自己“永如青年有勃勃生气”(梁启超语)。

  柳比歇夫在《成功者的奥秘》中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根据牛津英语语料库(2000年建立,所收词条10亿以上)统计,当今人类最常用的前100个名词当中,“时间”居然名列首位——这是一个既惊人又精彩的伟大发现。时间确实高于一切,正因为如此,“此日闲过”,便甚为“可惜”。那些虚掷自己时日的人,其实是在自耗生命;那些浪费他人时日的人,其实是在谋取他人的生命。鲁迅用喝咖啡的时间抓紧写作,陈景润以啃馒头省下用餐时间来演算1+1,朱自清在洗手的时候,悟出“日子会从水盆里流走”的人生真谛,他们不愿一日“闲过”,体现了堂堂君子的惜时精神。

  任何人,包括那些运筹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的伟人,在他的人生履历中总会有失败的记录。失败,对君子而言,并不可怕、可悲、可耻。可怕是唯恐失败而碌碌无为,可悲的是失败之后没有总结教训而重蹈覆辙,可耻的是失败之后,百般虚饰美化,当作凯歌高唱。列宁曾将那些不怕失败,同时又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利日后实践的人称为“聪明人”。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创立了“失败学”,并设有失败资料库,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失败资料一应俱全,供人借鉴。“败”乃是人生常事,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失败。大学问家梁漱溟先生对成功和失败有一句独到的见解:“成功是巧,在天;失败在我,是自己。”一切失败,无论有多少客观因素,无论有多少别人的过失,总有一条是你自己过失:没能克服那些不利成功的因素。“失败在我”,是对人在追求成功过程中的一种鞭策。失败后一蹶不振,才是真正的“败”,此乃君子所“可惜”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