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绛珠”之谜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08 12:57   今晚报

  “绛珠”指谁?万人皆言是黛玉,早不成“谜”,如何又写出这个标题?莫非仿效报纸,不时可见这“谜”那“谜”吸引读者,落此俗套?

  答曰:报端的那些,很多本不够个谜,无非故意弄之罢了。所以我写文从不喜落此俗套。这回却实在觉得够得上一个谜字。

  所谓“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那一套,只是高鹗之辈的鬼把戏,害得人们入了牢笼,再不生疑。其实在雪芹笔下,从来也没这么说过,不可乱道。雪芹在开卷写的那株草名,只在第五回幻境中,众仙子口中复现过一次:说警幻原说今日今时有“绛珠妹子的生魂”来临,却来了个宝玉……哪儿也没有“即指黛玉”的文词证据。再到后文,方又出现“兼美”一名,而写明白所“兼”者乃钗黛二人——这儿也不会“夹入”一个“绛珠生魂”。人们的“先入为主”的错觉,全是由于上了高鹗的大当。

  那么,从根本看看“绛珠”是怎么回事吧。多年前我就指出:此二字的来历出自雪芹祖父曹楝亭的一句诗:“瑛盘托出绛宫珠”。这是咏樱桃的名字。原来,此典出自《酉阳杂俎》,说汉武帝宫中,五月进樱桃荐新之时,是用瑛盘盛着,瑛乃红色之玉,所以果与盘一时成为同色之美谈。

  然则,大观园中群芳各有所喻,是谁曾有樱桃之比呢?请注意:只有湘云一人,别无二个。

  证据凿凿,不同穿凿附会——她在牙牌令中的牌副儿是“樱桃九熟”,三张牌共九点,全副满红!(详见《红楼夺目红》第112页)这可就妙极了——谜底也就出来了。

  重温一下开卷原文,则写的是在“西方灵河岸上”,又在“三生石畔”,有此名之“仙草”一株,云云。因将枯萎,幸得“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方延其命,云云。这儿,“瑛”字证实了“绛珠”实隐樱桃之形色也。

  可是又有奇文:生在“灵河”之岸,那土不湿润,还会枯萎,而“神瑛”来救,也不理睬“灵河”之水,却非用“甘露”不可!这都是什么道理?难道真像有人“批”雪芹,说他“不通”?

  还有众“谜”:“西方”是哪儿?是真指佛国“极乐世界”吗?那儿怎么生不得一株草?似乎大为可疑。如按中华“五行”之说而察之,这“西方”应指“秋季”,可是,樱盛于春夏,故至秋将萎——是这个意思吗?不敢硬定。由于绛珠草本指樱桃这点一经确立,这就使人绝无“办法”让它“转归”在黛玉身上——连茶烟(潇湘馆对联上句:“宝鼎茶闲烟尚绿”)都“绿透”了的地方,哪儿又有个“绛”的影子呢?不错,老太太也嫌那馆太绿了,特意将“霞影纱”找出来给她换上,可是“霞影”只是“枕霞旧友”的倩影,终不合。

  而且后来“茜纱”公子是怡红院的事情,再也没有文字痕迹照应说明林姑娘的窗子是红纱了,“红香绿玉”、“怡红快绿”到底无法改变红属湘、绿属黛(“蕉棠两植”是谁也无权删改那四字原文的)。这个“公式”是铁定的。

  ——既然如此,我方开始大生疑心,以为绛珠草本指湘云,与黛玉无关。再说“三生”。如照有些研者所说,三生正指前生为草,转世为女之“此身虽异性常存”,但我以为更重要的并不是这一层,而是“夫妻之份”的喻词。

  如若不信,请看开卷贾雨村一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是指与娇杏的意外之缘,与什么前生、今世无涉。再如《戚序本》中那首七律“为剪荷包绾两意,屈从优女结三生”之句,分明也是结为姻缘之意。而黛玉恰恰并没有这个“三生”之幸,有幸的还是湘云——“因麒麟”是也。

  有人会问,那“还泪”之说又如何交待?书中不是尽写黛玉每日每夜“自泪自干”的吗?湘云何尝哭来?问得真好。我只能答说:脂砚的批不是清清楚楚写了吗?“余亦知还泪之意,但不能说得出。”又云:“……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常]哭芹,泪亦殆尽。”这种痛语,不是正好说明:脂砚即湘云,她说“此书是哭成的”,雪芹也是“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到底谁“还泪”?还的又是“谁”的泪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