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滚动 > 正文

雕塑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21 09:45   今晚报

  我们一个多才多艺的朋友在书院呆了十几天,临到走时觉得来去空空,没有为书院留下点什么,遗憾得两手搓动。他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一会儿,又站在高坡上看一看,最后长时间望着北部的大海。后来他说:让我为这儿搞一个雕塑吧?我们都吃了一惊,因为他虽然是半个画家,但从未听说他还是个雕塑家。有人将信将疑,问用什么材料?他说:铁。

  接下来,一连几天他和书院的人出门找材料,在一些工厂的废铁场里转悠,回来时
或沮丧或兴高采烈。他们找到了一些粗铁筒、角钢、铁球等等。这些废料装车时,场里工人十分困惑,问书院随行的人:弄这些能做什么呢?对方答:咱不知道。工人又指着铁球问雕塑家:这好做什么?回答:头发。“头夫(发)?”“头夫。”

  雕塑家把一堆乱七八糟的铁料运到了离书院不远的小码头上,然后就干了起来。他找来的帮手是一个码头气割电焊工,两个人比比划划,极为认真投入。电焊工脸色黝黑,有时点头,有时目光呆滞地看着他。

  他们工作了一个星期,小码头围看的人越来越多,有打渔的,有渡轮上下来的游客。大家都产生了不能遏止的好奇心,在一边指指点点。他们猜测,还在一旁打赌,看谁估计得更对:有的说是要做几个放东西的大铁筒,带盖;有的说是某种器具的壳子;还有的干脆说就是在制造垃圾箱之类。但惟独没有人想到这是一件艺术品。

  又过了一个星期,两个粗铁筒不仅连在了一起,而且上部出现了镂空的眼睛,有了嘴巴和角钢做成的鼻梁。围看的人终于明白了什么,看懂了这几天两个人一直在忙什么,于是一齐叫起来:“是做了大胖孩儿!”喊过了,有人又细细端详,发现了新的问题,觉得实在受不了,面红耳赤走出人堆,指着镂空的地方问:“眼珠呢?”对方回答:“没有,这里不用了。”“不用眼珠?嗯?”他愤怒地望向四周,希望得到支持。可是这时候围看的人都直盯盯看着这件奇怪的玩意儿,其中有一个嘻嘻笑着:“一个胖孩儿没有嘴!”另有人指着圆筒上部、四周连在一起的那些铁球说:“看吧,这就是头夫(发)!”“真是头夫!”

  两天之后,雕塑家和电焊工把他们的作品移到了书院广场上,使用了一台吊车。安放在哪里呢?雕塑家四下转了一圈,提议放在西南部槐林边的草地上。可是这件雕塑需要一个基座,哪里去弄呢?事前又没有计划。大家都围在一块儿议论,愁得要命,嘴里咕哝着:“怎么办呢?想个什么法儿?”正这会儿过来一个黑黑的个子不高的人,原来是住在书院的另一位客人———他两手逐一分开围拢者,两只手掌分别向下轮换挥动,说:“这么办!这么办!”

  他领几个人走向海边。那里堆放了一些修葺海堤的巨石,他从中挑选了最大的一块,上面还有一个洞眼,他说正好用来固定雕塑作品。吊车转眼就把石头弄进院里,然后很快把雕塑安放妥帖了。接着就是喷漆,喷成了火红色,与一片碧绿的环境相互映衬。

  这时候退开几步再看雕塑吧———原来这是几个神色凝重的人,他们高高矮矮并肩而立,正望向西北方,那里即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苍茫大海。他们永远这样遥望着。

  怎样命名?雕塑家咬着嘴唇,面有难色。围看的人相互瞥瞥,一时都说不出什么。正这会儿又听到了一旁有人大声说:“这么办!这么办!”原来又是那个黑黑的个子不高的人,他伸手拨开众人,手掌往下一挥说:“就叫‘凝望’!”

  是的,没有异议,就叫《凝望》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