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正文

文化争鸣:“国学热”又回到了五四以前的原点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1/08 09:23   今晚报

  “国学热”大约热了有近十年了,至今不但未衰还大有兴盛之趋势。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总是轮回,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原先的起点上,比如这次的“国学热”。

  “五四”运动前后,那些自西洋或东洋回来的有识之士,高张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把传统文化踩在脚下,国学当然首为其冲。你若有兴趣查查书目,就能看到当时许多出版社,一股风的译介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等各类书籍,不仅如此,有识之士还根据西方各类
图书,编写出种类齐全的教科书,大有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之势。许多人都熟知,鲁迅曾在那张“国学推荐书目”上写下“我认为少或不读中国书”。不读中国书,那当然只能读外国书。是刘半农还是钱玄同,我记得不太清楚了,比鲁迅更彻底,他主张把中国的线装书全部扔进臭粪坑。可见“五四”对传统文化多么决绝。

  可是“五四”退潮之后,以提倡白话文暴得大名的胡适,又高张“整理国故”的大旗,“国故”当然是故纸堆,广义说是

传统文化。虽曰整理,但其面对的是古书,这似乎又回到了“五四”运动之前的原点。鲁迅不主张读中国书,但在其定居上海的十多年中,成批地购进汇集中国古籍的“四部丛刊”。还有一位“五四”领袖级人物陈独秀,其晚年在四川江津,运用国学编写出几本识字课本。当然,在“五四”退潮之后,回到国学原点的不仅这几位,而是一批人。比如闻一多对《易经》《楚辞》的研究,朱自清对《诗经》的研究等等。回归国学,也是“五四”退潮之后的一时之风。

  之后,就如张爱玲在《对照记》所言,时代的转轮越来越快。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虽然国学还有些学者在搞,似乎走入象牙之塔,被边缘化了。人们受的教育,发表的文章与国学越来越远,而与“五四”发展而来的白话文学相接近。粗粗一看,似乎就是“五四”的继承。国学再次被抛弃,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时的原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文化热”,走了一段演变成了今日的“国学热”。“文化热”怎么会成为“国学热”呢?大体说来,文化还是有点虚,它是一种抽象的概括,抽象必须落在实物上,而国学就是实物,一部部的古书摆在那里,不读不知道,想抽象也抽象不出来。当然“文化热”演变成“国学热”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必然。

  “国学热”在今天正走向强盛的态势,还没有到达峰顶,爱好国学的人们所读的古书也较为初级,比如《论语》《孟子》之类,那是汉代小学生的读物,现在人们正在读。在“国学热”中有一点奇怪,就是“易经”大行其道。我没做过统计,在近十年来,对《易经》的解释注释的书,不知出了多少,用各种观点研究《易经》也不知有多少。总之,把它喻为“天书”者有之,“先知先觉”者也有之,宇宙社会人类轮回者有之,蕴涵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史学、伦理、民俗、宗教、天文、历法、数学、东律等百科全书者有之。其实,《易经》就是一部卜筮之书。说白了就是算卦之书,这在宋代的朱熹早已讲过,清代的学者也已还《易经》的本来面目。前人的这些工作,今人已不知道了。因而,“国学热”还要走很长的道路。

  今天的“国学热”似乎又回到了“五四”运动以前的原点,热还在继续,到底走向哪里或对它作怎样的评价。我这篇小文无力承担这种重任,让我们面对现实,拭目以待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