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时代:赞温家宝总理的用心思考用心讲话 | ||
---|---|---|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1/08 09:23 今晚报 | ||
“我没有稿子,准备了一些素材,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引证。一篇没有稿子的报告,人们不会求全责备,说错了,大家批评就是了。今天我是来跟大家谈心的。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 上面这段话,引自温家宝同志的《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开场白。2006年11月13日,应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的邀请,他到会做经济形势报告。报告中,讲了对文学 少念讲稿多谈心,领导人也并非认为不好,只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多谈心,得有心可谈,有心可交,把真心话掏出来,才能以心交心。功夫不在讲话上,而在讲话外,不是会不会讲,而是胸中有无东西可讲。平时,对群众有实情,有真爱,老为群众分忧,老为群众谋事,深厚的情意,众多的矛盾,复杂的感慨,积淀在胸中,便有话可说,会滔滔不绝。相反,无心可谈,无心可交,又没有讲稿,不是乱讲一气,就是无话可说。也可能事情太忙,会议太多,来不及准备,只能由他人写出讲稿。既然如此,又何必有会必到,到会必讲呢?想到多少讲多少,无话可说就不讲,至少对改进会风有好处吧。 并非笼统反对任何念稿的讲话。比如,一级政府发布决议,一届党委做工作报告,一个单位搞年终总结,都要在会前形成文字稿。领导人做这样的讲话,不属于个人行为,而属于组织行为,不是代表个人谈意见,而是代表组织作总结,作指示,布置任务。这样的讲话不能有随意性,没有讲稿当然不可以。 但是,更多的场合,更多的情况,包括许多会议,领导干部讲话,应该用心去讲,大可不必念稿。有什么讲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掏心窝子,动真感情,与听众实实在在交流,那该多好。没有讲稿,说错了,改正就是,不会有人挑剔,更不会有人扣帽子。一旦端起架子,大念稿子,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元旦春节期间,领导干部慰问灾区群众,慰问养老院老人,慰问过节坚守岗位的职工,到一处,也要拉上横标,摆出台子,掏出稿子,照念一通,那就不仅没有必要,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本来是了解社情,听取群众意见的好机会,弄得台上台下分离,稿子一念,感情反而难交流。 深入群众,亲近群众,与民交心,为民解忧,已经成为领导干部树立自身形象的一种追求。不管是真情行动,还是做表面文章,这种追求总是公众性的,人们都看得见。用心讲话,是真情行动。怀揣讲稿到处念,就有做表面文章之嫌。这不仅是工作方法不同,深层的动因,则是有没有真情实感,有没有人格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