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海派话剧演出秦人之气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4/06 15:00   新京报

  改革之年推出变法之戏制片人制度奠定成功基础

  “太阳落山了,太岁星又将升起来,黑暗又将这大地笼罩。这四野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将这八百里秦川照亮。这火焰是我亲手将它点燃,而我却在这烈焰中化为灰烬。”当商鞅完成了这告白后,万箭刺心。

  有剧评家称赞说,“五年之后再难有如此力度之好戏”。它让中国的戏剧界感受到海派话剧的冲击力。

  

《商鞅》:海派话剧演出秦人之气

  大秦气象 因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商鞅》连续复排了八年。

  改革之年演变法

  1995年,刚成立的上海话剧中心,准备推出《商鞅》。上海话剧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的时期。此时推出这台戏,会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商鞅》的制片人朱大坤也说:“关于这出戏,一开始是有争议的,一些人认为改革之年怎么能演出这样的戏,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改革就是要付出血的代价。”最终第二种看法取代了前者。1996年岁末,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北京观看了话剧《商鞅》,也为剧情所动而落泪。

  “我一看到剧本就有个秦腔的感觉在。”为了找回战国时期的秦人之气,导演陈薪伊设计了不少特殊的排练方法。上海的演员不熟悉秦腔,却谙熟越剧腔调。“可秦腔是吼出来的,而越剧是哼出来的。”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陈薪伊竟让全体演员跪在台上吼。“所有演员都跪着向天吼———你想陕西人吃的面条像腰带一样宽,烧饼像锅盖一样大,这种气势上海人怎么演?只能采用这种办法。”

  八年时间连续复排

  主演尹铸胜回忆在北京的第一场演出说,自己站在台前不敢迈步:“对我来说首都剧场如同圣殿。我太紧张了。陈导就抱着我,说‘你是非常优秀的,别紧张’。”音乐奏响,灯光亮起,尹铸胜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这出带有海派风格的古装大戏终于征服了北京观众。因为成功,《商鞅》连续复排了八年。因为这出戏而一举成名的尹铸胜其实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我朋友说你是成也《商鞅》,败也《商鞅》”。每次演出尹铸胜都会用尽全力地投入表演,每轮演出结束以后,他总是筋疲力竭。“刚开始连演十场都没事,但后来演三场就感觉不行了,嗓子吃不消。”

  “这出戏的震撼力就推着你每次必须全心投入地演。”尽管每次要复排之前,他都恐慌得只想吐,可是一上台,兴奋就马上又来了,“演员特别贱,底下掌声越热烈,场上就越发想演。”他笑道。

  制片人统筹各种资源

  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片人制度下,从西安远道而来的导演、演员,与上海本地的演员,外加优秀的舞美师黄海威一起打造出一个完美的话剧。“刚开始排戏的时候我们用10万元造了五个大兵马俑模型,可设计师却说不符合设计。最后我们还是决定重造。”制片人朱大坤说,“为省钱,我自己雕了开幕时台前的头像,只花了3000元。”在制片人制度下,制片人不得不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尽力寻找最好的话剧人才资源,一切都在商业压力之下完成,全剧组也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北方人可能认为南方的话剧有点小家子气,但《商鞅》确实如此大气。其实上海的话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没有特点。”朱大坤也说,“而制片人制度给各有特色的话剧市场提供了条件。”

  讲述者:朱大坤、陈薪伊、尹铸胜、杨绍林

  史记

  《商鞅》

  1996年首演。陈薪伊导演。尹铸胜、娄际成、张名煜等主演。制片人朱大坤。

  台词绝句

  商鞅:于国不事农战,不得战功者,虽为王侯大夫也不能得到利禄封官。废除子孙世袭荫封,统一律条法令,有不从王令,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本报记者 金煜 采写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