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毛佩琦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6/01 14:25 新浪文化
明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毛佩琦: 我有幸在审查阶段认真地从头到尾看了这部戏,一般地说学历史的人不看历史剧,就是因为他把我们固定的那些形象戏说扭曲,我们不愿意受这种折磨,《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很优秀的历史剧。关于这部历史剧,刚才从艺术上、思想上,大家说了很多。我说一点想法,历史剧,我们去参加,我们就是看历史去了,看这个是不是能够在历史上说得过去,如果在历史上说不过去,从我们的角度上提出问题,我们的责任就尽到了。我们大概提两方面的意见,一方面的意见就是这个台词制度包括服装、房子,符不符合明朝的?不要搞得关公战秦琼。第二个,对于历史事件、人物、时代的把握,第一个问题是技术层面的,好办,第二个问题很大,要见很多的功力。我也不完全针对《大明王朝1566》这个戏来说一些想法,我总觉得对于历史剧有一个分类,电视作品就一定是通俗的吗?就一定是必须搞笑,是以历史为主的吗?一定要把历史剧和古装剧区别开来,历史剧有历史剧的品质,不简单是古装,我穿上大袍子就叫历史剧了,这是愚弄历史,愚弄观众。如果我们对一个作品按照历史剧来要求或审视或去欣赏,我们就有历史剧的要素。首先就是不能够曲解历史,歪曲历史,不能够违背我们现有的,我们所掌握的理论,我们所认识的理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也称历史剧的话,那我们看历史剧的时候就感觉到受了折磨。一般观众也许没有这么痛苦,但是他可能会受到愚弄,我想这是极不负责的。历史剧首先要有历史,一个历史剧的作者,要有责任,要对社会负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刚才杜先生讲的,有没有电视剧历史,影视剧历史,今天我也是头一天听这个词汇。如果拿出影视类型的历史来作为教科书,或者是普及历史知识的手段,大概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就要完了。但是我说的是那种曲解历史的,搞笑的,纯粹从娱乐出发的。所以我们就要提出来历史剧的责任是什么?我在不同场合也说过这个话,为什么我们几个学历史的人,能够说这个戏还行?可以过?为什么说这个话?就是我们认为这个戏基本把握了明朝社会的历史本质,历史剧是不是要虚构呢?肯定虚构。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文艺家、古代的或者以前老的文艺家都讲到文艺作品是写可能,历史本身是写事实的。要写可能,是不是真的可能?很多的电视剧写的就是不可能,这就不对了。不仅仅是人物关系不可能,是历史也不可能发生的,这个东西就不是历史剧了,这就违背了历史剧基本的职责和作者的道德原则。 《大明王朝1566》这个戏,我们认为它基本把握住了历史的本质,这个历史本质是什么?用过去传统的说法,明朝在中后期有五种社会形态,这个怎么回事儿,这个还需要讨论。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出现生产力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时期,出现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的时期,是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事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传统文化还有根深蒂固的土壤,但是新的东西已经出现了。这么一个时代,《大明王朝》把握了这个时代,《大明王朝》设计了一个最核心的故事情节,就是改稻为桑,这个在历史上有没有?有,个别的非政府行为。现在刘和平同志把它作为政府行为,推动起来,用它串联起来所有的人物,这是他的创造。所以大家说改稻为桑进入政府高层,展开一系列的矛盾,这个在历史上没有,我们能不能接受?我们后来觉得可以接受。为什么?第一,这种现象是这个历史时期可能发生的。第二,通过这个事件,它把握了政治、经济、社会、皇帝、宦官、内阁各种复杂的关系,他把它展示出来。有的学者在评价刘和平同志在这个情节设计的时候,谈到了一个话,就是他对于宦官的理解和明朝政治运转的理解,反映出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前沿成果,甚至他比某些学历史的人还理解得透彻一些,他能够把这些东西比较准确地展示给大众,我觉得他尽到了历史的责任,所以这是我们投票赞成他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就不唱赞歌了,这个戏也是很好看,刚才有很多专家都谈到了,这个戏给人的思考很多,但是浓度太大了,需要稀释。我们在审查这个戏的时候,也讲到整个节奏非常紧,密不透风之处很多,这个是以前我们提到的问题。我要提几个小的想法,第一个想法,因为刘先生还要继续做这个戏,所以头一个说法就是希望下面无论是剧作者、导演到演员,要像营造电视剧当中的大雪一样,去营造社会氛围。明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应该通过我们的电视剧,不仅有人,有社会,有了社会就有活的人,有了活的人,就可以展示活的社会。明朝是什么样子?不仅仅是人,不仅仅是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还有社会的面貌,比如当时的价值观,现在我们看的四部才子书,三部产生在明朝。当时传统的还是占主导,可是追求金钱、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等等这些东西,要在这里展示,包括当时的一些文化现象,昆曲,多好的东西,现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了。曹雪芹每点到一件事,就是一个专门学问,他在这里面写到药就是药,写到诗就是诗,写到玩就是玩,能不能在我们的电视剧里面写到昆曲,一看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一看服饰是我们的服饰。因此,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像营造那场大雪一样,去努力营造这个社会氛围。 第二,这个戏讲到了海瑞核心的表现,他冒死直谏,也讲到了他的朋友,他的家庭,他所受到的教育。但是能不能够更深刻地告诉我们海瑞为什么会出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会出现一个海瑞?海瑞不是孤立的,明朝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什么态度,明朝的做官和其他的朝代有什么不同?从明初以来,这个直谏的问题,这个内阁与皇帝之间监督控制的关系,才造成海瑞有可能出现,也才能造成嘉靖皇帝不杀海瑞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所以不是一个孤立的。所以以后的人物,我觉得也是这样的。 第三,我想历史剧不仅仅有教化功能,还应该有认知功能,就是刚才杜先生说的历史剧不是教科书,还要有认知功能。过去我们民间很多人不识字,他们通过小说,通过讲书,通过口口相授,他们传达历史真实信息,所以我们的电视剧也应该有这样的功能。退一步说,我们把当时海瑞和嘉靖皇帝发生冲突的东西,用当时真实的东西拿来戏剧化,是不是也能同样达到这个效果?当然有一个集中指导下的提高和普及,艺术真实比生活更加真实丰富更加本质,可是往往生活更加真实,更加感人,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费了很大力,会去营造一个东西感动别人,常常可能是舍弃了一些本来很感人的东西没有充分地运用好。尽量让历史剧去接近历史真实,让人们通过历史剧不但得到思考和教化的功能,还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是历史剧,所以有这样的要求。 第四个想法,也是对这个戏的评价,我觉得这个戏和一些戏当中非常好的东西,就是它提供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这很重要。传统文化包括在哪里?它是什么载体在那儿?传统文化常常是活的,常常是非物质文化。现在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一个是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最近我们很多东西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影视剧常常在这方面可以有强大的冲击力,对现代的人们有引导作用。很多服装在影视剧里出现,成为时髦了,很多词汇成为时髦了,很多行为方式成为时髦了。这个非常重要,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中国文化,现在很多的青年人不知道中国人应该怎么站着,应该怎么坐着,说话什么是礼貌。刚才有的专家提出来海瑞在监狱里面这样坐着,中国人看着很美,一举手一投足是中国式的。如果在复原历史事件的时候,能把这些信息都复原保留下来,你的功德也是很大的。所以我想为什么不真实再现一个历史场景呢?我想我们的历史剧承担着很大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保存我们的文化,是传承我们的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化思考,还有认知,还有历史知识的传播。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