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榆林旅游资源:佳县白云山庙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8/22 22:43   新浪文化

白云山庙

  白云山庙位于佳县城南五公里处黄河西岸的白云山上,东临黄河,南对磨扇塔、柏树坟,西连页梁,北接踏凳沟条,地理座标为东经110°30′06″,北纬38°。庙区周围呈山坡沟壑地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临河沟坡基岩裸露,山峰上覆巨厚黄土,遍植松树、柏树、枣树等林木。白云山东、南面为任家畔村,有居民约120户500人。

  《佳州志》记:“白云山央嵯峨峰南,东临黄河,明万历年任邱县丞牛登第命名,上有‘白云观’”。据传白云山建庙时山上经常有白云缭绕,故而得名。

  从碑碣考查可知,白云山在未建观前就已有庙宇存在,三清院内一块碑中写到“考之残碣,此庙建于前明各戾未建之先”。说明此庙建于道观未形成之先。槛墙中镶嵌着一块崇祯癸末年(1648)重修碑记,碑中记述了三清殿倾圮原因以及由三楹改为五楹等修葺情况。从建观到这次维修间隔仅40余年,在数十年内发生倾圮的可能性较小。现存鱼龙吻兽为宋时形制,柱径与柱高之比为1:8.8,符合宋时建筑的柱径与柱高之比。同时,许多对壁画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观白云山后认为,白云山分庙宇的壁画有很浓的元代遗风。

  明万历乙巳年(1605年)有玉风真人浪迹白云山中普济众生,显诸灵异,此后又有北京白云观王真寿、张真义等五人来山阐教,得万民相助,于万历33年(1605年)始建道观。经十余载,先后修建了真武大殿及配殿、钟楼、三官殿、玉皇阁、牌楼、四道天门等庙宇。万历38年(1610),神宗颁旨赐经,敕谕陕西延安府佳州白云山白云观住持及道众人等……虔洁供安,朝夕礼诵……祈无量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自是四方善男信女纷至前来朝山拜谒,宫观初步形成,日趋益盛。随后又修建了东岳大殿、文昌阁、马王庙、三圣楼、七圣楼等。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凿仙人井,十六年(1677年)建五龙宫,二十六年(1687年)修白云洞静室,清雍正二年(1724年)得翰林院检讨转陛国子监司业钦点江西大主考加一级纪禄一次孙嘉淦等人资助增建东岳殿两配殿。乾隆56年(1791年)新修魁星阁。

  民国年间增修了本境龙王庙及东岳庙钟楼,基本形成今日的格局。

  一九四七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曾两次登山赏景,并指示佳县县委出布告保护。

  白云山庙经过五百年的营建葺饰,现有古建筑80余座(其中庙宇53座),壁画1300余幅,历代碑碣157块,匾额95块,大道藏经4726卷,并珍藏有万历神宗皇帝颁发的圣旨及香炉供器等珍贵文物。

  白云山建筑布局采用了前低后高,层层上升,主体建筑位于后部高台上的布局手法,并结合地形,高低错落设置,将形式多样而玲珑的人工建筑与粗犷浑雄的自然山水和谐地溶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烘托,形成仙山琼阁之势,为布局之一绝。

  白云山东麓是一座单跨小石牌楼,为康熙年所建,上书“名山胜景”。由于门高不过一人,朝山人须低头而入,所以,人称低头牌坊,示虔诚朝山之意。

  从小石牌楼至真武大殿是一条七百余级的石阶磴道,它连接木牌楼和四道天门组成白云山的道路区。木牌楼位于道路中间,将磴道分为上下两段,下段陡峭奇险有“鸟道”之说,游人到此须涉攀高之险。到达木牌楼回首俯瞰“水映山峦呈海市”仰观“云绕殿阁化蜃楼”。这种登楼之乐驱散了攀高的疲倦。木牌楼为四柱三门三楼牌楼,琉璃瓦顶,斗拱重叠,飞檐挑出,以合理的结构,独特的风格耸立在宫观前方迎着来往游客。上段坡度稍缓,但由于磴道两侧设置了勾栏式栏杆和四道天门,所以给人以越攀越高,升入仙境之感觉。

  宫殿区位于白云山主峰上,是建筑的主要分布区,建筑按南北走向的三条平行轴线排列,并高低错落。最高的一条轴线位于一个气势磅礴的高大砖石台基上,为建筑群的主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真武大殿、三官殿、藏经阁、超然阁。北端地势稍加开阔,东北角有文昌楼,西北为圣母祠,西南为玉皇阁。玉皇阁西突起一峰上建三清殿。第二轴线位于主轴线东侧下方,由南向北是七圣楼、三圣楼、碧霞宫、东岳大殿。第三轴线位于第二轴线东侧下方,由南向北是关帝庙(老爷庙)、财神庙(三灵侯庙)。这种高低错落的布局手法把神的高低等级区分开来,达到了室有高下的艺术效果。

  白云山是保留完整,规模宏敞的一座明清古建筑群,它内涵丰富,有亭、台、楼、阁、道路、桥梁和古柏苍松。建筑按照庙堂的尊卑、作用、位置等,屋顶采用了多种形制,有重檐歇山、硬山、悬山、十字歇山,攒顶等20多种形式,同时分别覆以高贵的琉璃瓦和普通布瓦,产生了主次分明、高低有别、色彩缤纷的效应。这些建筑结合了明清营选法式,同时又巧妙地融进了地方风格,使之更臻完美。建筑大多为木构建筑,充分显示了它的科学性。部分建筑为石拱结构,屋顶覆土施瓦,前出抱厦,为明显的地方建筑。

  雕刻是白云山古建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内的雕刻渗透了建筑的各个角落。在整个群体中,从磴道两侧的栏杆、花墙、旗杆、门前石狮的各建筑石作的台基、柱础,木作的梁、坊、板、墩、门窗、隔扇雀替,砖瓦作的勾子滴子、墀头、戗檐、脊兽以及建筑内部的神龛、神像、匾额、供器等,到处都闪烁着雕刻艺术的光辉。

  刻的取材主要有木、石、金属、砖瓦、琉璃等多种,题材有龙、凤、狮、走兽、花卉、人物、吉祥图案等多样形式,手法是剔底起突、浮雕、立体圆雕等手法。古代匠师利用各种不同的雕刻手法在不同的材料上雕出了题材多样的优美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朴实庄重,简洁典雅,有的粗犷浑雄,有的则精细流畅,各有千秋。

  白云山亦是一处集碑刻、匾额、壁画等书画艺术宝库。

  正殿内挂有一块金字匾,上书“玉虚宫”三个大字,相传为玉凤真人的手迹,字迹潇洒自如,苍劲有力。三官殿里有乾隆14年(1749年)刻制的匾额,“三官殿”三字壮实浑厚,虎虎有力。三天门内两块碑是明万历年间山西粮道吴宗仪的笔迹,其草字如飞龙流水,自然有势,耐人寻味。近年来,间有名人来白云山题字赋诗,管理局选勒于石,建“点墨廊”。这些作品中有启功、赵朴初、吴三大等名人书法作品四十多幅。1989年舒同为白云山写了“真武大殿”、“藏经阁”两块匾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将成为难得的书法珍品。

  白云山的庙堂大都有壁画,这些壁画均为国画,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有些壁画则以连环画形式叙述了一些

神话故事。这些壁画大多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因此保存了古代民间绘画的特色。

  白云山的音乐则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北京白云观的道士王真寿等人来白云山总领教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了白云山。北京白云观道教音乐受宫庭音乐的影响,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庭音乐的成份,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也具有古朴典雅,庄重肃穆的特色。清康熙年间,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广积名山道乐,充实了白云山道教音乐,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中的一些曲调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格。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士们吸收佛教、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融化到道教音乐中,形成了独特的陕北白云山道教音乐。

  白云山庙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道观,它频河拔立,依山攀建,庙宇建筑宏伟典雅,素以“关西名胜”闻名遐尔。在这宏大的古建筑群中,有灵巧多样大小得体的古建筑,有巧夺天工的雕塑作品,有栩栩如生的壁画,政治家悠扬动听的道教音乐。所有这一切,使白云山构成了一座明清时代的艺术宝库,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价值,而白云山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陕北,东临山西,北靠内蒙,西近宁夏),佛道二教并存的现象,成为汉、蒙、回等族人民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之一,对各民族的大团结及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