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锡杰:如果用眼睛看是一种“框”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9/06 21:03   新浪文化

  柯锡杰于1929年在台湾台南出生。早年自修摄影技术,陆续荣获富士、樱花、海鸥、三菱月光等各类大奖,从此立志走上专业摄影的大道;1959年远赴日本东京综合写真专门学校深造,受教于日本摄影评论大师——重森弘淹校长门下;之后获得了第一届日本NIKON国际摄影大赛的奖项。

  柯锡杰自日返台后,在六○年代率先以“专题方式”拍摄人物、风景,成为台湾在摄影风格上另创新局的先驱者。透过柯氏的镜头,台湾著名指挥家郭美贞被“框”出她在音乐专业上所展现的气魄,而获乐界“女暴君”的称号;舞蹈家黄忠良的舞作“风筝”、“阴阳”,则给当时台湾的表演艺术界带来相当程度的震撼,进而启发了那个年代许多喜爱艺术的人走上创作之路。

  七○年代,柯锡杰在美国纽约从事商业广告摄影期间,曾担任时尚圈顶尖品牌Calvin Klein、Christian Dior及《New York Times》,以及《Bazaar》、《Cosmopolitan》、黑人时尚杂志《Essence》等Hearst集团下杂志的封面拍摄,成为当时少数能在纽约时尚摄影界崭露锋芒的东方籍摄影家。

  1979年柯锡杰在名利双收之际,毅然结束美国的工作室,独自展开一趟远赴南欧、北非、中国大陆等地的漂泊之旅。远离城市,反璞归真,回归自然。此时期的作品被称做“柯锡杰式”的心灵风景,获得东西方各地专业界的高度肯定。纽约极具知名度的汉默画廊(Hammer Gallery),在成立六十多年后首度举办的摄影展,所展出的就是柯锡杰的作品。长岛的Lizan Tops艺廊更将柯锡杰与Burt Glinn、Ernst Haas、Pete Turner、Barbara Wrubel等四位美国名家并列为彩色摄影大师;而柯氏使用“转染法”的摄影作品,大幅提升了彩色摄影的艺术层次,引起专业界极大的回响。法国艺文出版社(Cercle de Art)在《论述柯锡杰》一书中,便曾给予“当八○年代欧美专业摄影界还在讨论黑白摄影的艺术性时,柯锡杰已经证实了彩色摄影的时代已经来临”的评价。柯氏此时期的系列作品在台湾展出时也曾造成一股旋风,给台湾现代摄影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九○年代返台定居后,曾连续五届担任统一企业年度摄影比赛总召集人,并将比赛由台湾扩展至全球华人的规模。1997年主办“国际视觉意象大展”,广邀国际知名摄影大师共同参与,开展台湾与国际摄影艺术界的交流。此外,他也以敏锐的视角为台湾民俗文化留下许多精采的影像,例如台北保安宫、鹿港龙山寺及“迎妈祖”、“八家将”等艺阵活动。

  编辑:奕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