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正文

还有多少“指标制”需要下课?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08/07 09:44   武汉晚报

  北京市公安部门废弃沿用多年的“指标制”,代之以“数据常量”,即根据前3年各类案件发案量,推导出一个发案合理值,用以评判某一区域的警情是属于“平稳”、“警示”或“良好”。根据这一评判,警方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控制,实施精确打击。(《新京报》7月31日)

  从“指标制”到“数据常量”好处明显,正如北京媒体报道中用大量事实告诉我们
的,不仅极大提升了公安工作的效率效能,更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而且也改善了警察的工作生活状态,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既然如此,公众关心的问题自然就是:被北京警方证明行之有效的“数据常量”制,何时也能在其他部门得到推广,换言之,除了公安系统,还有多少沿袭已久的“指标制”需要尽快废除?我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对于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部门,应该十分紧迫。

  同样是行政罚款,采用过“指标制”的就不只是公安一家,在城管、工商、交通等部门,“罚款有指标”已是屡见不鲜。行政处罚之外的其他大量社会管理事务中,“指标制”的幽灵同样可谓“无孔不入”,比如,有的法院有审案指标,税务局有税收指标,乃至还出现过火化指标。

  “指标制”一旦泛滥恣肆,就往往背离了管理服务初衷,不仅可能引发乱罚款等乱政行为,而且严重扭曲、异化公职机关的职能,使其走向公共服务的反面,并为各种腐败行为的滋生提供温床。如此前媒体曾经报道的:为完成审案指标,个别法官伪造案卷、炮制子虚乌有的原告被告;为完成税收指标,有的税务局虚拟纳税人名单……

  不难发现,“指标行政”,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管理技术、方法问题,但究其本质,实际上仍是一个为政态度、行政能力的问题——公共部门究竟是站在自我方便的管理本位上,将公务行为机械化、简单化,还是站在服务社会的本位上,服从于社会实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这个问题值得一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