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正文

棒喝时代:赵赶驴蹿红现象和文学娱乐至死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04 14:46   中国青年报

  

  2006-12-04

  实习生 谢静 祝楚华 本报记者 甘丽华

  白天工作,下班写小说,周末,他就带着书到各地宣传造势,却从不以真实面目示人。一个叫做赵赶驴的网络写手近日在鲜花和棒喝中突然蹿红。有人认为,赵赶驴其人其文的通俗,能娱乐观众;也有人批判说,赵的作品是恶俗,文字粗糙,毫无思想深度。在赵赶驴身上,文学被彻底娱乐化。

  日前,记者在首届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的一场读者签售会见到赵赶驴,他戴着一个足以遮住大半张脸的墨镜,随后又换上了他一贯的行头——一个硕大的“驴头”道具。

  今年4月,赵赶驴在猫扑网上发了一篇名为《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电梯里被困了一夜》(以下简称《电梯》)帖子,3个月内,点击率狂飙。赵赶驴在网络上的红火,让某图书公司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该公司开始以打造娱乐明星的方式包装赵赶驴。在成都的一次宣传中,赵赶驴本人坐在三轮车队之中,三轮车上高举着“赵赶驴太火了”的大旗,唢呐一路高声伴奏。

  对此,一位大学生很不屑:“按照赵赶驴自己的解释是文学也需要娱乐,可文学的娱乐还是应该体现在文字和文风上吧,何况娱乐并不等于恶俗或者恶搞。”

  而赵赶驴却对自己突然成为红人“感觉很好”。“我觉得只要让读者有阅读快感,把娱乐精神用文字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赵赶驴原名聂海洋,从事流程设计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出了3部小说。接受笔者采访时,他一直拿手指托着脑袋上巨大的驴头道具。他说,戴这个驴头95%是为了隐藏身份,好游走在真实和虚拟之间。

  据猫扑网站调查统计,《电梯》的读者主要是年轻人,年纪在18~25岁,其中男读者占60%。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冯辰(化名)评价说,“文字基本只能算是通顺。我们也纯粹为了娱乐。只是一笑而过,不会再看第二遍。”

  冯辰的同学约有1/3在网上看过这篇小说,但买书的却只有一两个。“很多年轻人课业、家庭、就业等方面压力大,就以这种形式来放松。”冯辰说,小说里描写的,都是艳遇之类的白日梦,对那些没有控制力的年轻人,确实会有些许不良影响。

  对赵赶驴的走红不以为然的大有人在。一位网友说,“文学一旦和娱乐交织在一起,就像

冰箱里的生鲜肉和水果串了味。”对此,该书的出版方人士吴又表示,“他的文章谈不上有深度,但我们要的就是娱乐精神。没有深度也可以是一种深度。”

  网络上的众多赵赶驴的“粉丝”则认为,“21世纪了,我们不需要教条,人家写个东西没必要符合每个人的欣赏标准。”这些人认为,文学娱乐不是在玷污文学,现在是给文学重新下一个定义的时候了。吴又甚至宣称,“什么是文学性,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故作深沉的文字才肯定会死掉。”

  文学评论家白烨则表示,“在这篇作品及其影响中,我看到了文学被彻底娱乐化的危险倾向。”白烨认为,赵赶驴用一种粗糙、浅陋的叙事方式,刺激人们压抑的欲望和浮躁的心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文学的彻底娱乐化,必然造成创作的随意化,在娱乐的大环境下,读者的整体阅读水平和审美素质在不知不觉地下降。

  武汉科技大学一位教授认为,炒热了赵赶驴这样的网络写手,是社会良知的某种缺失,“赵赶驴”们才是这场炒作中的唯一赢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