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时代:从钱钟书“重婚定律”看公策之弊 | ||
---|---|---|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30 12:12 红网 | ||
作者:练洪洋 最近,一位朋友从老家来,酒过三巡,说起家乡官事,不禁长吁短叹,连连摇头。 过去,家乡由本地人当一把手,存在着“领导要想富,搞工程修大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通病,因为是同乡同宗,同声同气(说同一种方言),知根知底,一把手的 后来,他果然被异地交流,外地为官去了,可是,大家开心不了多久,发现原是“送走了妖魔请来鬼怪”,异地交流而来的官员一个人到任,吃住都在宾馆里,比本地官员心更狠、手更辣,收起钱来更加无所顾忌,不怕议论,不怕骂娘(反正他也听不懂本地方言)。他的招数卖官鬻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沙”。单位能多挤干部的就多提、多挤,按位定价,毫厘不爽;再不能挤的,就以挪位作要挟,迫使原任的科局领导向他进贡,破财消灾。于是,当地流行“不进则退”的成语新解——不进贡就要退位。 闻之,唏嘘,复哀民生之多艰。地方主要官员异地交流政策,实行回避制,主旨是防止本地官员走不出同乡、同学、亲朋等人情圈子,拉帮结派,裙带关系,搞腐败,可是异地交流又怎么样呢?外来的干部是没有什么小圈子,但同时也没有什么道德负担,不怕民众骂娘,搜刮几年,捞个盆满钵满,花点钱买通关节,功成身退,比本地官员更黑。 这让笔者想起了钱钟书的“重婚定律”。他在《围城》一书中提到“三闾大学”为防患未然,规定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训育导师。钱钟书借主人公辛楣的口调侃道:“哈哈,假使不结婚的男先生训导女学生有师生恋爱的危险,结婚的男先生训导女生更有犯重婚罪的可能。” 钱先生洞察能力以及先见之明令人折服,如果教师缺乏师德和自律,已婚与未婚又有什么区别呢?甚至已婚比未婚的更可怕。“重婚定律”之所以存在,问题就在于该项政策的制定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圣人的标准去考量公共政策,用形式的完备掩盖内在的缺陷。可惜,即使今天,许多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仍然不能走出“重婚定律”的窠穴,思考问题时易犯盲人摸象的错误,使得所作决策陷于顾此失彼,进退失据的逻辑悖论之中,甚至用新的错误来纠正旧的错误,用粤语俗语形容,谓之“斩脚趾避沙虫”是也。领导干部异地交流是其中的一项,细究之,这类公共政策还真不少。 “一把手负责制”是一种。“一把手负责制”不知从什么时候、何种行业开始,但遍地开花之后,国企、学校、事业单位等等,都基本抛弃了集体领导,再大的单位也是一个人说了算。“一把手负责制”最初的设想当然是良好的,那就是为了降低体制的内耗,让能人有一个放开手脚,施展本领的空间,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从而提高效率,促进事业发展,可是在分权不足、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一把手负责制”的良好愿望落了空,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走形,最后的结果是:许多单位财权、人事权、决策权、执行权等集归一人手中,“一把手”俨然成了“大老爷”、“土皇帝”,在单位里大搞“家天下”、“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结果不但毁掉事业,也毁掉了许多“改革能人”,徒增民怨。 “招考公务员中的面试”亦如此。公务员“逢进必考”是一种进步,考试本来应该很公平,可结果许多地方的公务员招考还是存在着“灰色地带”,其中之一是“内定”。考试凭本事,为什么还能被钻空子?问题就出在公务员考试的面试上。卷面考试,造假的难度大、风险高,但面试就随意多了,说你行,你就高分,说你不行,任你舌灿莲花也枉然,因此许多笔试并不高分的人结果一“综合”就上去了。面试,本来是为了纠正卷而考试机械之偏,形式之弊,比较全面考察应试者素质的好方法,可是因为缺乏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结果被人钻了空子,成为权力的寻租的活跃区。 “问责制”正蜕变。“问责制”是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举措,改变过往领导干部权力与责任的“剪刀差”,是政治文明与民主的体现。可一旦真正试行,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常规化的监督制度,结果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发生责任事故之后,地方官员不惜一切代价去掩盖真相、封锁消息以逃避责任,实在隐瞒不住时就少报以减轻责任。君不见许多地区发生事故之后,当地官员善后工作远没有防记者那么积极。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公共政策之所以在施行中走样,在于政策的制定者或因为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对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前瞻不足;或是过于信任道德的力量,迷信教化的功用,把一定的道德基准作为政策的必要条件;或不愿意触及集团利益,只是为了向公众交待而走过场,从而使得政策本身过于粗疏、简陋,轻易就让人钻了空子,把政策钻得百孔千疮,面目全非。制定公共政策,就像设计一项游戏,必须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充分的估计,并作最坏的打算,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出严密的游戏规则,方能行之有效,行之久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