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正文

文化争鸣:重拍红楼梦 林黛玉被娱乐至死包围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1/18 12:22   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1月12日电(记者刘晓莉)“红楼梦中人,有我更精彩……”在闪光灯的包围下,“黛玉组”“宝钗组”“宝玉组”的选手们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姿态。随着1月14日北京地区决赛的到来,这场红楼选秀活动即将掀起一个新“高潮”。

  如今,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选秀活动纷至沓来,“娱行天下”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当“林黛玉”被“娱乐至死”所包围,曹雪芹若在世,是否该喟叹“知音少,弦
断有谁听”?

  虽然,“红楼梦中人”的主办方向外界不断传达这样的信息:这是为了在青年一代中普及古典文学常识,而不只是单纯的选秀活动。但纵观整个选秀过程,浓重的商业味掩盖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化气息,一代名著也只落得“为他人作嫁衣”的地步。

  日前,北京赛区海选后第一轮复赛结果已经产生。该节目制片人李洋透露,入围的选手中,真正读过《红楼梦》原著的仅几个人,大部分都没读过。

  “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总导演王淳华说,《红楼梦》作为古典名著,肯定不能像纯娱乐节目那样进行“恶搞”,要显得高雅和有文化内涵,否则很多人很难接受,但选出的演员既要让剧组满意,节目又要好看,还得往娱乐上靠,还得尝试用当下最红火最流行的文化娱乐形式介入其中。

  于是,无论是三人一组的评委,还是“复活”“大众评审团”“短信支持”等耳熟能详的名词,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沈阳赛区,还上演了《宝黛私奔》《宝玉是个外国人》等让人惊诧的题目,而“黛玉”大跳热爆劲舞更是屡见不鲜。

  红楼选秀像“风月宝鉴”一样,照出了追名逐利的欲望。一位母亲鼓励女儿放弃学业去报名,称“哪怕演个小丫环也值”;一位40岁左右的大姐不惜重金整容来演宝钗。在海选之名下,只要稍沾得上边的纷纷跃跃欲试。

  宁夏社会科学院一位社会学专家说,对于主办方来说,在红楼梦中添加一些现代的元素,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受众。更多的受众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答案不得而知了。

  早在1985年,美国作家波兹曼在其《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有关专家指出,娱乐本身无过,但娱乐经典名著不能过头,否则是对一个民族

传统文化的亵渎。想像一下,真怕有一天,林黛玉要穿越时空站出来,流着眼泪说:“请还原我本来的面貌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