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正文

棒喝时代:诗人闭关与文学开门 同属莫名其妙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2/05 14:50   中国青年报

    朱达志

  “梨花诗事件”过后,诗歌、诗人等关键词又回到了久违的文化话语场中。近日,诗人杨黎宣布“闭关”写作。可是刚过了几天,暴躁的他就难耐孤独,几次差点摔门而去。

  这事确实挺新鲜的。搞科研可以闭门谢客,潜心研究,但是,写诗也闭门造车,就有
点玄乎了。自古至今,佳句多半均系偶得,信手拈来,哪里像搞工程,先有规划计划程序设计,然后按图施工,标准化生产?当年李白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于岸上深情款款地踏歌相送,令太白感动万分,于是才诞生了《赠汪伦》这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方能悟出人生真谛,何况是追求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和谐统一的诗歌写作,是“闭关”所能做到的吗?所以我很赞同也算诗人的作家韩东的判断:想闭关写作也不用搞网络直播,杨黎的行为其实与写作无关。

  这边在“闭关写诗”,那边又有很多声音在要求

中央电视台“开门办春晚”。有报道说,2007年春晚大多数节目已经确定,2月5日将进入最后彩排阶段。

  “开门办春晚”几乎年年都在讲,但央视办春晚的门究竟开到了什么程度,全国人民还是满肚子问号。别的不说,就那么几副熟透了的面孔多年垄断晚会的局面,哪一次又被真正打破过?近日有报道云,记者在彩排现场看到,“赵本山来了,冯巩来了,黄宏来了,好多演员也重新‘复活’了,春晚的阵容一步步清晰起来。”还说“宋丹丹已经定下来”。看来,春晚想枯木逢春,那可真是比古蜀道都还难。

  说到“开门”,这里还有趣事一桩。旨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树立中华民族崭新形象的“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译介工程”,目前已确定首批作品将译介至俄罗斯。据说,当前中外文学作品译介存在“文化交流单行道”格局。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能很快地被译介到国内来,而中国文学译介出去的却少得多。为此,中国作协推出了上述“译介工程”,计划在5年时间里,向世界译介100部代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就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回开的是“文学出口”之门。但此门却开得有些莫名其妙。自上世纪初以来,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涌入国门,究竟是被外国人译介过来的,还是我们那些“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自己翻译过来的?我们何时又听说过,他们搞过什么“译介工程”?再说,不管什么工程,都是先有甲方招标,尔后才有乙方投标,中标者方可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又没谁开口向你订货,译那么多东西出去,卖不掉咋办?你以为人家外国人会执行你的指令性计划?再说了,文学作品的译入,还是要人家精通母语的人亲力而为才合适吧。

  相对于这个“文学出口”之门,汉语走出国门,则是缘于近年来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中国热”、“汉语热”持续升温这一现实。据统计,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有124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落户。这就是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文化市场之门的“开”或“闭”,同样是“计划”不出来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