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明中国行5年庆典 > 正文

百年科技文明启示录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16 15:29   新浪文化

  百年科技文明启示录

  中国科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路甬祥

  回眸世界百年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给我们许多经验与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已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已经成为生产技术的重要推动力。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其“第一生产力”的功能,科技创新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基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全球性的创新实践。不同性质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动力机制和自身规律,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支持、组织和评价。

  创新基地是科技人才辈出和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的摇篮。20世纪科技创新基地在理论研究方面以哥本哈根、哥廷根、剑桥和普林斯顿等大学最为著名,在实验研究方面首推卡文迪许实验室,应用研究方面贝尔实验室当列其首。

  科技园区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孕育高技术产业的园地。美国的硅谷、中国台湾的新竹以及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其兴起与发展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于有大学和研究所背景与创新创业人才及氛围以及风险资金的参与。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20世纪的许多重要发现和发明出自青年人。爱因斯坦26岁即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玻尔提出他的原子结构模型时仅27岁,海森堡建立矩阵力学时不过24岁,李政道与杨振宁提出在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为30岁与34岁,申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从而奠定信息论基础时仅32岁,图灵提出图灵机概念时仅24岁,沃森与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分别为25岁和37岁等等。

  科学的重大突破往往基于传统理论与新发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之间基本矛盾的解决,源于对传统理论的思想解放和充满自信的创新突破。量子论、相对论、大陆漂移和大地构造的板块模型、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提出及其他重要的科技创新概莫能外。观测和实验手段的革新与发明往往为新的科学发现和理论创新提供新的实验依据。20世纪以来,加速器的建造、光学与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建造、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等都为原子物理、宇宙物理、物质与生命科学新的发现和理论突破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验依据。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往往发生于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如遗传物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就是物理学、信息学、生物化学与X光晶体衍射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结果。同理,

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也是依赖于固体物理、微电子学与精细加工技术的交叉。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往往源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但也离不开社会需求和市场的巨大推动。反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的突破往往又能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和宏大市场。20世纪一些重大科技突破至规模产业化过程缩短。晶体管和激光从发明到产业化都只用了两年,从原子弹爆炸到第一座核电站的建成也只不过9年时间。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重视,社会资源投入的强度和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创新和创业已结合为一体。现代数学方法和数值计算技术仍然是科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归纳和数量描述的必要工具,是进行数值计算、仿真和虚拟现实不可缺少的手段,依然是当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球网络已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全球

化工作平台。

  百年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还给了我们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它可以使人类文明获得巨大的进步,也可以被用来制造毁灭性武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导致资源枯竭,可以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两次

世界大战带来的浩劫、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发生的严峻社会问题,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和启示。要解决这些矛盾,不仅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更需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结合。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妥善把握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未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