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明中国行5年庆典 > 正文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16 18:05   新浪文化

  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

  吴良镛


图:吴良镛

  1947年秋,梁思成先生从美国归来后,在清华同方部做了一个题为“理工与人文”的演讲,提出二战后西方很多人,认为由于过分的重视技术,不理解人文,以致于社会伦理道德沦丧,粱思成先生还借用美国某大学校长之言,称之为“半个人的世界”,意思是不懂得人文科学的人只能称之为“半个人”。当时,梁还曾批评国民党政府修广元铁路,工程师为节省一段铁路,毁了相当一批唐代摩崖石刻等等。

  半个世纪来,人类科学技术又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全球化是一个尚在争议的话题,因为面临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就会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

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当然不能算是弱势文化,但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科学技术落后,建筑科学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开放后,现代建筑形形色色的流派辟天盖地而来,使得一些并不成熟的中国建筑师难免眼花缭乱。我国卷起各种“狂潮”,短短不足20年的结果,尽管房子建设了不少,但是“千城一面”, 为了寻找特色,塑造特色,决策者不顾一切塑造形象,推介形象工程,热衷于“有想法”和其它城市“不—样”的建筑设计,什么都想由国际公司“国际招标”,经过几年的摸索,这些国际公司“领悟”到合理的一般都不行,要怪招的,不管功能,不管造价,只要“新奇”就行,半个世纪或更远,西方世界的建筑界商业竞争的设计哲学something new,something different,在中国的建筑上空飘荡,中国的一些城市成了外国建筑大师或准大师“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的“试验场”。

  一般地说,标新立异原则并没有什么错,而现在只顾形式,忽视功能,不顾造价与结构的合理性,已经将中国建筑创造引入歧途,到了不能不加以正视的地步。

  失去建筑的一些基本准则,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茫。成功的建筑师从来就不是拘泥于国际式的现代建筑的樊笼,美国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金贸大厦就是一个证明。我并不认为中国建筑师无此才能,而是失之于方向的不明确。因此,我们要有更为宽阔的地域视野,在全方位地发展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时,发展建筑地域文化,促进建筑创作的繁荣,而不能流于建筑表面样式的追求。

  对于城市建设的布局艺术,如福州与常熟。福州城,几千年的形成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城市范围的三个山峦(于山、乌石山、屏山),上建土塔或楼阁之类,形成全城构图的标志性建筑物。城市中央有南北大道为主轴。城外有旗、鼓两山屹立,东西两湖流水映带。城市中遍植榕树等,可以“暑不张盖”。江苏常熟属于无数小城镇中的佼佼者。虞山平地崛起,南有尚湖,而就在虞山的东面山峦的起点,上山的入口处——城市小心位置,建有孔子的学生言子之墓。有诗题为:“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很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的特色。

  前已述及,“千城一面”一方面受外来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缺少对本国文化的深入研究、思想和意匠经营,如果说一般性建筑可以作常规的设计,而对于一些关键位置的文化建筑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条件,进行创意,不能有固定的先验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来套用,“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气”,“在什么山唱什么歌”,这样才能丰富多彩。例如,在孔子故里曲阜,在明代历史城市的孔庙南中轴线800米处,建造以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研究院,既不能因袭古老的形式,也总不能让它穿西装吧。兹举几项本人所主持的几项工程的例子说明。

  首先是北京菊儿胡同的“有机更新”。北京城的胡同与四合院是构成这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单位,从元大都起构成的城市肌理,自然不适应今天生活,但改善的途径不应当是大拆大改,而是有机更新,即保存完好的,修缮半好半坏的,拆除最坏的加以重建。经过作者十多年的探索,找出重建的办法,即用二、三层的单元楼来围绕原有树木作为庭院,形成“类四合院”,当然还有一系列如住房合作社制度等,实践证明这种改建范式是成功的,至今参观者不绝。

  其次是孔子研究院。前已提及,这是一组特殊的文化建筑,是带有一定纪念性的建筑,主体建筑是借用来自战国铜壶上的建筑原型(proto-type),受其启发设计现代建筑造型;前庭参用以古代学宫中的“辟雍”(圆形水池围绕方形台基)模式而形成的广场;博物馆内立有取自《论语·侍坐章》,孔子与四位学生论学为题材的群雕;建筑群北有堆山,东北有水池,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建筑物前有小沂河,有亭名观川亭,喻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研究院已建成三分之二,己投入使用,成为当地一标志性建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提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