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明中国行5年庆典 > 正文

裘锡圭:谈谈“反求诸己”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16 19:38   新浪文化

  谈谈“反求诸己”

  撰文/裘锡圭


图:裘锡圭

  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前一方面如提倡古人重视“中”与“和”,并且主张“和而不同”的思想、古人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等等,后一方面如提倡那些古人所重视并且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待人接物的准则和做法等等。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应该积极去做。当然,做的时候也要注意防止一些倾向。在前一方面应该注意不要流于空泛,更不要拔高古人的思想。比如笼统地把古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跟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不妥当的。古人的那种思想跟原始的巫术和宗教思想有相通之处,包含着不少我们应该摒弃的带有迷信和神秘色彩的东西。在后一方面则应该注意不要让我们对传统美德的提倡停留在口头上,只有言辞,没有行动。

  就目前情况来看,上述两方面的工作进展是不平衡的,后一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这里我从小处着手,谈谈古代先哲在人际关系方面对人们提出的一个要求:“反求诸己”。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他把要求自己还是要求别人看作区分人品档次的标准。孔子自己切实做到了“求诸己”。所以他能“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求诸己”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一篇短文中无法全面阐述,这里只想谈谈着眼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反求诸己”。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又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孟子的意思是说,你跟人交往,如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就应该返回到自身,检查自己有没有问题;如果你是敬爱别人的,别人也会敬爱你。

  类似的话在其他古书上也能看到。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荆门市郭店的一座楚墓里,发现了一批战国时代的竹书。其中有一篇被整理者名为《成之闻之》的儒家佚书,反复阐述治人者必须“求诸己”、“求之於己”、“反诸己”的道理。篇中有这样的话:“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意思跟上引孟子的话十分接近。对“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这句话,可以做点补充。我们有一句成语:“君子自重”,比较现代一点的说法是:“要人尊重你,必先尊重自己。”的确,要人“敬己”,不但要“先敬人”,还要先“自重”。“敬人”和“自重”实际上是统一的。比如在别人面前随地吐痰,既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

  郭店楚墓下葬于公元前300年左右,与孟子的卒年相近,墓中佚书的著作年代应该早于《孟子》这部书。《国语·晋语四》记春秋中期晋国的赵衰对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说:“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上引郭店佚书的话跟赵衰的话很相似。佚书作者和赵衰都应该是以广泛流传的成语为依据的。可见“反求诸己”这类思想,早在孔、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现代人在人际关系方面,跟古人一样需要,甚至可以说更需要“反求诸己”的态度。上引郭店佚书要治人者反求诸己。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他的话显然主要也是说给“治人者”听的。今天的政府官员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敬爱,也应该反求诸己,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爱人民,尊重人民。老师教学生,也需要反求诸己的态度。《吕氏春秋·诬徒》篇在指责了自以为是的“不能教”的老师之后说:“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於己。”这里说的“反己”,意思跟“反求诸己”差不多,具体地说,就是要老师设身处地来为学生考虑,使自己所加于学生的,都能为他们所接受。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绝大多数都需要有“反求诸己”的态度才能处理好。比如夫妻关系就是这样,如果大家都能多有点“反求诸己”的精神,社会上的离婚率就会大大降低。

  在目前这个全球化愈来愈深入的时代,各国人民间的交往日趋频繁。我们跟外国朋友、外国人民交往,尤其需要有“反求诸己”的态度。近些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但是随着出国人员和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多,中国人在很多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反而在下降,这是一个使我们痛心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有“反求诸己”的勇气。上述现象决不能仅仅用某些国家有种族歧视、其主流媒体对我们有恶意等原因来解释,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表现。我们的同胞,有很多人缺乏起码的公共道德,习惯于随地吐痰,乱扔废物,不遵守交通规则,对公共财物很不爱惜,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不少人把这些不良习惯也带出了国。这样的中国人怎么能不让人家侧目而视呢?还有一些人,包括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相当高的人,为了个人利益,比如希望国外邀请、聘请自己,希望把自己的子女比较方便地送到国外,在外国人面前卑躬屈膝,丧失了应有的自尊。这种人也只能让人看不起。由于贫富分化加剧、教育发展滞后、立法和行政方面有漏洞等原因,中国犯罪人数有增多的趋势,有些人甚至跑到国外去骗人,去偷抢,去杀人,严重破坏所在国家的社会秩序,更不能不引起当地人民的厌恶和憎恨。那些腐化到用大量公款在国外嫖娼赌博的贪官污吏,也严重玷污了中国人的形象。总之,我们应该承认有些中国人的表现是极为恶劣的,这是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的主要原因。

  我们要痛下决心来改变上述情况,这需要我们上下齐心,进行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必须使经济更为健康地持续发展;必须切实改革各种体制;必须使廉政建设全面见实效;必须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趋于真正的公平;必须进一步普及教育并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德育的质量;必须大力提倡传统美德以及世界公认的那些道德观念,还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制定一些法规加以配合。只有做好这些事,中国人的面貌才会全面改观。

  如果我们能做到“反求诸己”,既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我们就一定会得到各国人民的尊重。

  裘锡圭,1935年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0年研究生结业后分配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著有《文字学概要》、《古文字论集》、《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文史丛稿》等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