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明中国行5年庆典 > 正文

管华诗:建设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16 21:44   新浪文化

  建设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撰文/管华诗


图:管华诗

  中国的知识精英历来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那就是不断探索拯救社会、促进发展的良方。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知识精英们所关注的主要是社会的秩序问题,是治理和统治的问题。因此,以儒家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人文知识体系由于对社会的规范和统治更为有利而得到了特别的重视,也在历史的框架内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知识占据了巨大的篇幅。而相形之下,科学却在以农业和政治为核心的社会导向之下,呈现实用化、技术化、经验化、工匠化、神秘化的特点。尽管古代中国科技贡献不少,但中国没有形成近代科学所必备的理论系统的建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形而上的逻辑思维方式。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滞后,既抑制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也阻碍了精神文明的开化。

  当古老的帝国被迫打开国门、融入世界之后,中国的知识精英从过去重点关心社会秩序转而更加关注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繁荣,认识到了物质和经济的重要基础作用。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迅速凸现出来。重视科学的思想观念从少数精英逐渐蔓延至整个社会。“科学救国”乃至“科教兴国”的提出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呼唤。

  在重视科学的思想观念推动之下,中国用短短百年的时间迅速引进、嫁接了西方科学体系,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较为完备的体系。与此同时,世界科技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以数字网络、软件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正在经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剧烈的变革。而近几十年来,人文知识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科技工作者以思维冲浪般的兴奋和挑战,对全世界青年才俊构成强大的吸引力。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人类为社会的快速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文化的冲突,信仰的缺失,战争、饥饿和贫穷的存在,资源的掠夺性使用,环境的破坏,极端(恐怖)主义的暴行,功利主义的盛行乃至科学技术自身的伦理问题和腐败现象也凸现出来,甚至愈演愈烈——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以上种种,正是人文缺失的显著征兆。于是,科学与人文相互通融、协调发展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一词来源于西方,内涵十分丰富,这里取“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之意(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由此定义可见,科学的旨趣是探究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类比古老的中国哲思就是求证“天道”。人文一词最早见之于《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诗书礼乐及其教化。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人”和“文”两重含义,即包含着“理想的人性”和“文化的教化”两方面的内涵。类比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人文所追求的当属“人道”的范畴。科学强调逻辑和理性,帮助人们摆脱愚昧、认识真理,提供知识和方法,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增加,提高人类的

生活质量。因此,科学更具有刚性,更能解答或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强调和谐和感情,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追求善和美,赋予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科学活动本身以意义和价值的导向。因此,人文更具有柔韧性、渗透性、包容性和导向性。如果科学有人文相辅,就可以更加明确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创新思维上有所启迪;如果人文有科学支撑,就可以更加严谨和厚重,避免模糊和玄虚,在研究、创作、知识的授受和考察方法上有所借鉴。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即在此层面上实现“天人合一”,可以刚柔相济,相互借鉴,相辅相成。理论上是如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天,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重大课题,集中体现在:人口、资源、环境、还有质量。如果说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科学和人文两方面所占的份量难分伯仲,那么在质量问题中,可以说绝大部分、甚至根本的问题是人文范畴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决定了人们生活的质量,甚至维系着社会的安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既要靠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要靠法律与道德的管约。而精神产品的质量,更是直接取决于创作者与传播者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因此说,质量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的堤坝。质量决定了社会发展繁荣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续性。

  所有上述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因此,科学和人文的融合是两者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与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照世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互为参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科学与人文的发展各成体系,人才培养各有套路,形成了两个知识的阵营。长期以来,两个阵营之间缺少通融,缺乏了解和理解。而从历史和本质上考察,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在它们表面的差异后面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关联,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的思想形式和不同的思想领域,在本质上,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类社会。今天,既然科学和人文自身有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也有将其融合发展,交汇出一个“完美的世界”的外在需求,我们就有责任主动做好消除隔膜,促进融通的工作。

  当前,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这一观念在精神上与古老的“天人合一”命题遥相悬契,当然它已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回望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人类在发展观念上基本走过了一条从“听天由命”到朴素的“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人天交相胜”,再到“科学的发展观”的螺旋上升的道路。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天人合一”才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真正走上哲学意义的“科学”之路。只有天人合一,科学地发展,才能既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也解决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问题。

  管华诗,1939年8月28日出生,山东省夏津人。现任山东省科协主席、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十届全国

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世界成就奖等10余项奖励。

  (协助/中国海洋大学“科学、人文、未来论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